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败,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年龄、品种的家兔都易感染,尤以2~6月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为多见,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当暴发流行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常会导致全群覆没。
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急性型发病急,病兔呈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往往生前未及发现任何病兆就突然死亡。亚急性型又称地方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胸膜炎症状,病程可拖延数日甚至更长。病兔体温高达40℃以上,食欲废绝、精神萎顿、腹式呼吸,有时出现腹泻。
慢性型的症状依细菌侵入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鼻炎、中耳炎、结膜炎、生殖器官炎症和局部皮下脓肿。
患鼻炎兔鼻孔流出浆液性或白色黏液脓性分泌物,因分泌物刺激鼻黏膜,常打喷嚏。由于病兔经常用前爪擦鼻部,致使鼻孔周围被毛潮湿、缠结。有的鼻分泌物与食屑、兔毛混结成痂,堵塞鼻孔,使患兔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时发时愈。一部分病菌在鼻腔内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侵入肺部,导致胸膜炎或侵入血液引起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死亡。
中耳炎俗称歪头病或斜颈,病兔头颈歪向一侧,运动失调,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向一侧转圈翻滚。一般治疗,常可拖延数月后死亡。
结膜炎又称烂眼病,多发于青年兔和成年兔,因病菌侵入结膜囊,引起眼睑肿胀,结膜潮红,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患兔羞明流泪,严重时分泌物与眼周围被毛粘结成痂,糊住眼睛,有时可导致失明。
生殖器官炎症主要因配种时被病兔传染,公兔患睾丸炎,睾丸肿大;母兔患子宫炎,常自阴户流出脓性分泌物,多数丧失种用价值。
由于许多养兔者了防疫密度,急性病例较少发生,临床上以亚急性型及鼻炎、中耳炎和结膜炎等慢性病例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