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虽然鸡群多发,但在流行高峰期,雏鹅由于与鸡频繁接触而导致感染发病和死亡。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为水平传播,以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以及养禽场的工作人员等为传播媒介。也可经种蛋传播。那么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怎么治疗?
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怎么引起的?
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有亚型多种,免疫时疫苗型号不对就会导致免疫失败。该病毒抗逆性较强,56℃条件下5或60℃条件下90无法将其灭活,光照和紫外线也不易将其;对酸、碱还有一定的抵抗力,新洁尔灭和甲酚皂溶液等对其几乎,漂白粉、福尔马林能高效它。该病毒在鸡、鸭、鹅等舍内可存活100天以上,被污染的禽舍较长时间都具传染性。雏鸭、鹅与患鸡多次接触就易感染,甚至暴发流行。患病鸡、鸭、鹅及其排泄物和被污染的禽舍、地面、饮水、饲养、用具和工作人员等都是传染源,还可经种蛋传播;蚊、蝇和老鼠等也能传播该病。该病原可经呼吸道、口和眼结膜等感染。若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并发或继发,会推高死亡率,增加治疗难度。
鹅传染性法氏囊病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2~3天,发病迅速,3~4天开始出现死亡,5~7天达病死高峰,7~8天死亡基本停止。患病鸭、鹅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高热,腹泻,怕冷扎堆,行动迟缓或伏地不起,羽毛松乱,排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粪便,泄殖腔周围常染有粪污;后期严重消瘦,体温下降,终衰竭而死。剖检病(死)雏鸭、鹅,可见尸体脱水严重,胸肌、腿肌出血,如斑驳状,有的全胸和腿肌都出血;腹腔内有较多半透明淡黄液体;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出血带;腺胃乳头样脓肿;整个肠道黏膜都有很多出血点;盲肠扁桃体出血;肾及输卵管内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比正常的肿大2~3倍,表面暗紫色,内有黏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
鹅传染性法氏囊病怎么治疗?
①紧急免疫治疗:
a.每只雏鸭、鹅病初肌内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液1.5~2毫升;
b.每只雏鸭、鹅皮下或肌内注射康复鸭、鹅或康复鸡血清1~1.5毫升。
②中药治疗:
a.黄芪300克,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和白术各150克,粉碎混匀,按2%拌饲料喂,连用3天;
b.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各300克,双花、黄芩、黄柏、甘草各90克,藿香、生石膏各30克,加水适量煎汤2~3次,过滤取汁,凉后一次性灌服,每只5毫升,每天1剂,连用3~4天,需注意的是服药前3~4应停止饮水;
c.艾叶、蒲公英、苍术、荆芥、防风各等份,每立方米禽舍用药150克,将各药混匀后制成药团,点燃持续熏烟1左右后通风换气,每天1剂,连用3~4天。
鹅传染性法氏囊病很容易与其它传染病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并发或继发其它传染病,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所以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