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生命力很强,能在饲料中大量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真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
二.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些结构相近的真菌毒素的总称,产生此类毒素的真菌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黄曲霉毒素毒性很强,进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造成动物或人死亡(Betina,1989)。水貂对黄曲霉毒素非常敏感,若连续摄入(每天摄入量为5ug),第4周时就会产生毒性效应(Koppang和telgebostad,1972)。Aulerich等(1993)研究显示,进食含10ppb黄曲霉毒素的饲粮后,母水貂所产幼仔在初生时和3周龄时的身体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仔水貂生出后3周内死亡率达33%。而据Joergensen(1985)的研究,人工养殖的水貂从生出到断奶正常的死亡率仅为5~10%。黄曲霉毒素也可通过胎盘或乳类汁传给仔水貂(CAST,1989)。
二.2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镰刀菌污染谷物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它是一种非类固醇雌激素。Yang等(1995)研究报道,水貂饲粮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20ppm时会导致成年母水貂阴道口红肿,拒绝交配,即使交配成功,怀胎率也只有25%,且水貂妊娠期较对照组长七.5天,幼仔中有半数在生出时或产后24小时内即死亡;雄水貂则表现为睾丸缩小,交配成功率低。母水貂水貂妊娠及哺乳类期间进食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还会导致子宫扩张、阴道水肿及轻微的子宫内膜增生(Bursian等,1992)。饲料中加入适量水合铝硅酸钠钙(HSCAS)可吸附玉米赤霉烯酮,从而预防方法过期水貂妊娠,增加仔水貂成活率(Bursian等,1992)。
2.3麦角生物碱麦角生物碱是麦角菌属污染黑麦及其它谷物时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由于水貂的部分饲粮来源是谷物,所以有中毒的危险。Sharma等(2002)对成年母水貂饲喂含麦角生物碱的饲粮,从交配(公水貂饲粮中不含麦角生物碱)前2周一直饲喂到仔水貂33日龄。结果发现,饲量中3ppm水平的麦角生物碱对母水貂怀胎率并无明显影响:麦角生物碱含量为6ppm时,母水貂怀胎率仅为3三.3%,且水貂妊娠期较对照组长;麦角生物碱含量达12ppm时,母水貂怀胎率降至八.3%,且仔水貂生出时全部死亡。
二.4伏马毒素伏马毒素是一类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串珠镰刀菌广泛存在于谷物和谷产品中,所以对水貂有潜在危害。自然条件下,玉米中伏马毒素可达530ppm(Lew等,1996)。Powell等(1996)研究发现,成功交配的成年母水貂进食含254ppm伏马毒素的饲粮时,怀胎率只有58%,而对照组母水貂怀胎率为1005%。母水貂饲粮中伏马毒素浓度越高,幼仔初生身体重量越低(p<0.05),同时每窝产仔数也呈下降趋势,而且伏马毒素能通过乳类汁传给幼仔。Morgan等(1998)用含不同剂量(湿重量)伏马毒素的饲粮饲喂已经成功交配的母水貂,结果发现,伏马毒素水平为八.1ppm时,母水貂六周后的身体重量为814g,而对照组为923g:伏马毒素水平达1七.0ppm时,仔水貂6~8周龄死亡率大大高于对照组。研究也发现,仔水貂死胎率与母水貂饲粮中伏马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