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包涵体肝炎是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鸡死亡突然增加,严重贫血、黄疸,肝肿大,有出血和坏死灶,肝细胞内有包涵体。1951年美国报道本病,我国自90年代开始出现本病。
本病多发生于4-10周龄的鸡,5周龄鸡易感,产蛋鸡很少发病。本病可通过接触病鸡或被病鸡污染的禽舍、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发育鸡胚垂直传播,所以一旦传入本病则很难清除。鸡包涵体肝炎主要发生于春、秋季节。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2天。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嗜睡,下痢,羽毛粗乱。部分病鸡表现贫血和黄疸。感染后3-4天突然出现死亡高峰,5天后死亡逐渐减少至停止。病程一般为10-14天。在伴有法氏囊炎、传染性贫血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上升。
预防措施
从包涵体肝炎阳性种鸡群中培育的雏鸡,应与其他鸡隔离饲养。注意搞好卫生,消除应激因素,如寒冷、过热、贼风以及断喙过度等。本病的预防主要还是从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诱因等方面来考虑。碘制剂和次氯酸钠对腺病毒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可选用。由于病毒类型很多,使用疫苗的效果并不很理想。
治疗方法
给鸡群喂抗生素并结合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K,能使损失到限度。治疗方法可用维生素C针剂(每支2毫升,含0.1毫克),维生素K,、维生素K4针剂(每支1毫升,含4毫克),庆大霉素(每支1毫升,含20毫克)各1支,对凉开水250毫升,让病鸡自由饮用,疗程1周,停药3天;改对凉开水500毫升,饮1周后停药。对重症鸡可同时肌注庆大霉素2毫克,早晚各1次。
有包涵体肝炎可疑鸡蛋孵出的雏鸡,应在其可能暴发本病之前2~3天喂治疗药物,应连续喂4~5天。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可接着再喂3~5天的微量元素铁、铜和钴的合剂,这样可以加速贫血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