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鱼烂鳃病是什么引起的?如何治疗?一文读懂

时间 : 04-17 投稿人 : 没人陪你我在 点击 :

鱼类烂鳃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烂鳃病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和混合型烂鳃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类型的烂鳃病及其防治策略。供大家参考。

鱼烂鳃病是什么引起的?如何治疗?一文读懂 | 兽医知识大全

一、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由柱状黄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对多种鱼类均有危害。当水温在15℃以上时,该病开始发生,且随着水温的升高,病情可能愈发严重。病鱼通常体色发黑,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糜烂,形成“开天窗”。鳃丝肿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防治策略:

水体消毒:使用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以病原体数量。

内服抗菌药:将抗菌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如呋喃唑酮等,连喂数天以控制病情。

改善水质: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和充足的溶氧量,有助于预防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生。

二、寄生虫性烂鳃病

寄生虫性烂鳃病主要由中华鳋、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引起。病鱼鳃部黏液增多,鳃丝受损、肿胀,并附有大量寄生虫。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防治策略:

全池遍洒药物:使用针对寄生虫的药物进行全池遍洒,如硫酸铜、晶体敌百虫等。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浓度。

池水消毒:杀虫后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以巩固防治效果并继发感染的风险。

增强鱼体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有助于预防寄生虫性烂鳃病的发生。

三、混合型烂鳃病

混合型烂鳃病同时具有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鱼体鳃部先感染寄生虫后受损,再被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因此,防治混合型烂鳃病需要综合考虑针对细菌和寄生虫的治疗措施。

防治策略:

先杀虫后除菌:首先按照寄生虫性烂鳃病的方法施用杀虫药物,待寄生虫被后,再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以控制细菌感染。注意药物使用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