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池塘养鱼,合适的水深是多少呢?经常说的“深水养大鱼”还是有点道理的,但是不能太深,水太深的话,底层水就没有氧气了,底层鱼类就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一般情况下,池塘养鱼,水的深度不能超过3米为好。池塘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好?
池塘养鱼水深多少?
池塘养鱼的水深在2-3米之间,浅也要在1.5米左右。水太浅会影响鱼儿的生长,它的产量。水太深,底层得不到阳光,溶氧量较低,不利于物质循环。通常情况下,建立池塘要满足多种条件。首先要选好位置,其次要注意池塘的面积,形状一般是长方形,还要有稳定干净的水源。
“深水养大鱼”有道理吗?养鱼是水深好还是水浅好?
经常说的“深水养大鱼”还是有点道理的,但是不能太深,水太深的话,底层水就没有氧气了,底层鱼类就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一般情况下,池塘养鱼,水的深度不能超过3米为好。
相对来说,水深保持在2.5米至3米之间,水体的环境相对稳定,不容易被破坏,鱼儿能正常生长。特别是夏天和冬天,天气较热和较冷的时候,保持水的深度是有好处的,冬天有保温的作用,夏天有降温的作用。
浅水也不是说不能养鱼,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经验,在春季和秋季的时候,适当水位是有好处的。所以说只要能满足鱼儿正常生长的水位都是可以的,根据老师讲的,保持在1.5米都是可以养鱼的。
池塘要满足哪些条件
1、位置:池塘一定要建立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这样才能方便鱼儿的运输。同时通讯和电力供应一定要得到保障,因为养鱼需要一些设备始终开放,一旦断电就会影响鱼儿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其死亡。
2、面积:想要良好的经济效益,池塘的面积就不能太小,而且还要给不同时期的鱼准备专门的成鱼池、鱼苗池以及鱼种池,其中鱼苗池的大小在1-2亩左右,鱼种池为2-3亩,成鱼池则要在15-20亩之间。
3、形状:池塘的形状多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1,多为东西走向,同时还要向阳,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还能水的溶氧量。
4、水源:养鱼还要考虑水源问题,一般要选择没有污染的自然水体作为饲养用水,而且需要专门的进水和排水装置,方便水流的进入和排出。
池塘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好?
1、合理搭配滤食
众所周知,饲料喂的太多,鱼类有时候吃不完,就会堆积到池底,对水质影响很大。因此,把握科学投喂原则,可以的避免水质造成污染。
一般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等情况综合确定。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少投或不投。而且饵料也应做到配方合理,营养全面,以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2、适时注入新水
一般要求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将排底层水排出。
注意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而且注入的新水或者换水时的水质也要干净无污染,泥沙含量低。同时水温与池水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
3、合理使用增氧机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当鱼塘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鱼就会出现浮头甚至泛塘。
一般来说,溶解氧高的水体大多水质好,而增加鱼塘溶解氧含量的措施就是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合理使用增氧机。建议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中午天天开,运转时间可采取半夜开机长,中午开机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