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病毒多少度可以杀死?对虾白斑病毒是底脏引起的吗?对虾白斑病毒为全球养殖对虾危害的病毒,毒力极强,感染宿主后致死率高达90—100%。对虾一般感染后48出现白斑,4天内死亡率达100%,对虾白斑症病毒病尚无的防治药物。对虾白斑病根本措施是强化饲养管理,进行全面综合预防。
对虾白斑病毒多少度可以杀死?
虾白斑症病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无包涵体病毒。具有双层囊膜但不形成包涵体。病毒粒子呈椭圆形,具囊膜,囊膜大小平均为430nmx120nm,病毒粒子的核心为电子致密的核衣壳,病毒核衣壳为杆状,直径为50urn,核衣壳大小平均为300urnx85urn,核衣壳的两端各有—帽状结构,一端为较扁的梯形,另一端为三角锥形,此端延伸出一条长尾,尾部有膨在部分。帽结构之间有14圈螺旋,螺旋与核衣壳的长轴垂直。
白斑病病毒在纯水中一能保持感染性,17—18℃是病毒感染亲虾后引起发病死亡的温度,低于此温度,对虾即使被病毒感染,也不会导致发病死亡。但在3mol/LNaCI的高盐溶液中一失去感染力;在30℃中四感染活性丧失,在70—90℃10均失去感染力;当环境PH值为5以下或12石以上时,病原在一后丧失感染活性;能被NP—40,Tritonx—100,CIO2或甲醛等灭活。
对虾白斑病毒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
病毒主要经过消化道进行传播;
(1)通过对非对虾类生物和对虾鲜活饲料的单抗ELISA检测表明,海区张网饲料可能是对虾爆发性风行病的主要传染源。
(2)池塘中的端足类、介形类、蟹类、龙虾类、白虾、糠虾、挽足类、水蝇类等甲壳类都是该种病毒的携带者,是虾病的重要传播媒体。
(3)另外,病虾排出的粪便带有病毒,污染了水体或饵料再由健康的虾吞入后感染,或健康虾吞食了病、死的虾而受感染,这已被实验所证实。
垂直传播
(1)亲虾和仔虾都存在埋伏感染,在对虾的卵巢中也检测到杆状病毒的存在。
其它传播途径
(1)水中的病毒粒子可经鳃腹膜的微孔进入虾体,并引起鳃和全身的病变。
(2)发病虾池的底泥中也存在病毒,也是一种传播道路。
对虾白斑病毒是底脏引起的吗?
1.清池不。特别是养虾老池或养鱼池,底泥较多,在缺氧、暴雨、倒藻、池底质恶化等条件存在时可诱发病毒病的暴发。
2.虾苗自身携带病毒。如果种苗带病毒,随时可诱发,特别是在环境突变时,带病毒的虾会像不定时炸弹一样暴发而死亡。
3.投饵不足或投喂劣质饵料。对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导致体质较差,免疫力下降,诱发细菌及病毒病。
4.水源不足或池塘渗漏,使池水处于长期老化或不稳定状态,甚至消毒不及时,而导致发病。
5.放苗密度过大,致使发病快,传染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