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更容易在猪粪中生存。目前,危险的传染源是病猪本身。口蹄疫多发生在春、冬、秋末,猪口蹄疫的主要症状是蹄冠、蹄跟、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脸颊和舌粘膜。水泡也会出现在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那么养殖户应该如何防控?
口蹄疫的症状
猪口蹄疫的主要症状是蹄冠、蹄跟、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脸颊和舌粘膜。水泡也会出现在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病毒侵入蹄时,蹄温升高,跛行,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躺在地上站不住。病猪也有抑郁、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水泡迅速破裂,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1~2周病变部位结痂愈合。如果蹄子严重受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
猪口蹄疫潜伏期2~8天,病初发热,厌食,体温升高到40~41℃,以口腔、蹄、鼻、母猪乳房皮肤水泡为主要特征,病死仔猪心包膜弥散及点状出血、心肌坏死、柔软、煮熟,俗称“虎斑心”、急性胃肠炎。怀孕猪流产;哺乳猪感染常在整个巢中死亡;成年猪通常是良性的。
成年猪口蹄疫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10%。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为相似,因此应根据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口蹄疫的发病机制和预防
口蹄疫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冬季低温多雨,春季气温多发。由于南方湿度、温度、风速容易传播口蹄疫空气,必须高度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口蹄疫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其防治主要取决于疫苗接种、及时、、合理的药物预防和生物实施。
1、免疫接种疫苗
血清型A是亚洲主要流行的口蹄疫、O、以C型和亚洲1型为主,在我国相关报道中,猪易感以O型为主。
所以主要选择质量好的同类灭活疫苗(多肽疫苗)。口蹄疫不是终身免疫性疾病,需要全年免疫。
目前,以种猪场为基础,通过实践证明,我国更的免疫程序是:
生产种猪:
1、5、9、10月周全群免疫口蹄疫
后备种猪:后备种猪180天左右免疫一次口蹄疫;如果引入后感染压力大,可以加强免疫一次。
仔猪、肉猪:70日龄猪次免除,100日龄第二次免除,120日龄第三次免除。
免疫后10天产生保护性,理想保护期一般为5天~建议每年11月7个月~12月对全群进行抗体检测,确定免疫效果。
2、合理使用预防和保健药物
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影响疫苗效果和猪的生长发育,甚至诱发其他疾病。此外,口蹄疫疫苗的免疫空白期较长。
因此,有必要对抗疫苗施加更好的压力,以增强免疫效果。建议免疫前后3~4天内使用一些中药成分的预防保健药物,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3、生物措施
做好猪舍内外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粪便。严格消毒进出人员、买卖猪、运输材料和拖粪车辆。口蹄疫流行季节2~每3天消毒一次,特别是空气消毒对口蹄疫的防治非常重要。
由于口蹄疫病毒对酸、碱、阳光、紫外线敏感,但酚类、酒精、氯仿及部分去污剂作用不大,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消毒剂:
1、在阳光明媚的中午用猪消毒。
2、猪舍外场日常消毒,排水沟选用2%烧碱或30%草木灰;生石灰可放置在栏舍门口和过道上。
3、空栏后清洗消毒程序如下:
清栏→清除栏舍内的杂物,积粪→洒2%烧碱水消毒(密封3-6)→清洗→洒2%烧碱水消毒(密封3-6)→清洗→干燥→消毒→干燥→熏蒸消毒(甲醛和高锰酸钾)→泼洒石灰乳→干燥1~2天→进猪。
以上就是猪口蹄疫的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养猪千年不变的老道理转发给更多的养猪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