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时间 : 10-22 投稿人 : 旅人森别 点击 :

A、夏花苗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 海水养殖技术

1、环境及池塘条件

1.1鱼苗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1.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35~40cm。

1.4夏花苗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3-5亩,池深1.8-2.0米,水深1.2-1.5米,池塘底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沙质底,池塘底部平坦。

2、培育池准备

鱼苗经5~6天暂养期后,则可进行5~6㎝夏花鱼种培育。苗种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池塘培育,此阶段的苗种最适培育方法是池塘饲养,池塘水体培育苗种过程中,其鱼苗可摄食天然饵料生物同时能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饲养,有利于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1.1池塘进行清理,池塘底部整平,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及杂物等。

1.2培育池消毒:培育池保留水位0.4米深,每亩用生石灰200公斤带水进行消毒除野。消毒后第二天每亩施放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150-200公斤,以培育浮游动物,但以后不能下追肥。待池塘中大量浮游动物出现水体开始变清时(透明度达50cm时),首先将池塘注水(用50目的筛绢布过滤)深0.8米~1.0米后,投放鱼苗。

3.放养数量与饵料投喂

3.1放养密度:池塘培育每亩放养1.5~2.0厘米的鱼苗为5~6万尾。

3.2饲料选择: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鱼苗培育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3至4天后开始逐渐以投喂含蛋白质不低于40~42%的斑点叉尾鮰鱼苗专用人工配合粉状饲料,粉状饲料投喂7天后改用破碎料,再7天后改投喂粒径为1mm的浮性配合饲料,所投喂的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3.3日投饲量:一般每万尾每天投喂饲料3-5公斤,具体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宜。

3.4投饲方法:鱼苗开口摄食饲料时,寻找饲料的能力较弱,因此,饲料台要多设置。一般每亩设置饲料台2个,每个饲料台3平方米。粉状饲料加水捏成团状投喂(含水量40%左右),破碎料和颗粒饲料直接投喂。饲料投喂一般每天2次,由于鮰鱼苗怕光,摄食时间一般在晚上,因此,早上5:00-6:00点投喂一次,晚上8:00点以后投喂一次。

4、饲养管理

整个苗种培育期间,要经常注入清新水,进水口要用50目的网布过滤。饲养水体的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并定期使用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药物预防病害。在鱼苗培育期间,要防止污染源污染饲养水体。大约培育25天左右,鱼苗可达体长5~6厘米的夏花苗种。

5、病害防治

当鱼苗规格达到3cm左右时,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将池水的PH值调到7.5。3-5天后,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过7-10天后,再用二氧化氯同样的浓度消毒一次。

B、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的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5~6㎝的鱼苗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经过100-120天的养殖,培育成体重为50克以上大规格鱼种。

1、环境及池塘条件

1.1鱼种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7404.4-2001)。

1.2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环境因素: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35~40cm。

1.4池塘条件:大规格鱼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3-10亩,池深1.8-2.0米,水深1.5米以上,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1.5配套设施:用电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地方大规格鱼种培育池配备增氧机。

2、培育池准备

2.1池塘清整消毒除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投放苗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平整池底,除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每666.7㎡用生石灰100—120公斤;带水清塘,保持池塘水深0.5-0.6米,每666.7㎡用生石灰2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能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

2.2池塘施基肥: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每666.7㎡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150~200公斤,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但以后不再施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约50厘米左右后投放苗种。

3、放养密度

3.1放养密度:放养鱼种的密度与出池大规格鱼种有关,通常出池鱼种体重为50克以上的,每667㎡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出池鱼种体重为70克以上的,每667㎡放养密度为5000~6000尾;出池鱼种体重为100克以上的,每667㎡放养密度为4000~5000尾。无论放养何种密度,都必须每667㎡同时套养规格为5~6㎝的白鲢鱼种150~200尾、花鲢10-20尾,且一次性放足。

3.2鱼种质量:种质应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的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粘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

3.3温差要求:放养时,温差不能大于±3℃,并带水运输。

3.4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要用2.5~3%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5~10分钟。

4、饲养管理

4.1饲料选择:选择专门的斑点叉尾鮰鱼种的人工配合饲料,最适以浮性饲料为好,粗蛋白含量要求达38-40%,且动植物蛋白比为1:1。使用的饲料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4.2投喂技术

4.2.1投饵量:当每日每万尾投喂10-12公斤饲料;当规格为8-12cm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4-5.5%;当鱼体重达到30-50克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5-4%;当鱼体重达到50-100克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3.5%。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条件等来确定。当水温在25~30℃时,鮰鱼摄食强度最大,其他水温时摄食强度相对较小。每次投喂以达到八分饱即可,同时还应对鱼类吃食情况进行检查,沉性料以20分钟内、浮性料以15分钟内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见下表。

鱼种日投喂率表

水温10~15℃ 15~20℃ 20~25℃ 25~30℃ 30~32℃

日投饲率(%)1.5~2.0 2.0~3.0 3.0~4.0 4.0~4.5 2.5~3.5

日投喂次数1~2 2 2~3 2~3 2

4.2.2投喂方法:饲料的投喂日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为宜。

5、水质管理

5.1适时加水,调节水质:要求水质保持清爽,透明度在40~50cm为宜,水中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为防止水质变坏,应定期加注清新水,6~8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20~30cm。每20天左右,每667㎡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及控制pH值为6.8~8.5。在7~8月份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应注意饲养水体溶氧变化,如发现水中溶氧低于3mg/L或发现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饵量与加注清新水,与开增氧机增氧。

5.2日常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测量水温。每7~10天检查一次鱼体生长情况,每半个月调整一次日投饵量,影响投饵量的因素很多,除水温、水质(溶氧、PH值等)外,鱼体本身的生理状况、天气、饲料的可口性等对摄食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灵活掌握,合理投饵。为了做到数据齐全,每口池塘应建立档案,做好鱼塘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

6、病害防治

实施80:20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不提倡用药,因此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相当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实行综合防治。预防鱼病的措施,除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用药物预防,进行综合防治。每15天用药物预防一次,每三次为一个周期。第一次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过15天后,第二次用二氧化氯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过15天后,第三次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连续用到鱼类不摄食,并开始越冬。

7、鱼种运输前的处理

鱼种运输前,要提前7-10天对池塘鱼种进行3-4次的反复“拉网网中密集网箱中密集吊养”以增强鱼种体质和在池塘与网箱中适应能力。运输前3天要停食,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排泄物。每拉网密集一次,要用20ppm高锰酸钾或3-5%食盐水浸洗一次。

C、成鱼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1.环境与池塘条件

1.1场环境要求: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1.2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水体的理化因子: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40~50cm。

1.4池塘条件:成鱼养殖池的形状以长方形最好,面积为5~50亩,但10-30亩的池塘最为适宜。池深2.0-2.5米,水深1.5米以上。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2.池塘准备

2.1池塘清整消毒除野:成鱼养殖池投放鱼种前,首先应进行池塘清整,除去池塘的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方法为:先将池塘注水0.5-0.6米深,每666.7㎡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能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

2.2池塘注水:清塘

相关文章

  • 珠江所大口黑鲈优鲈1号获审定适合南方淡水养殖
    珠江所大口黑鲈优鲈1号获审定适合南方淡水养殖

    近日,农业部发布1563号公告,经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珠江所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农林服务中心合作培育的大口黑鲈“优鲈1号”为适宜推广的选育新品种,品种登记号为GS01-004-2010。大口黑鲈“优鲈1号”是以珠江所白俊杰研究员为首席专...

    585 渔业养殖技术 渔业科普 养殖禁忌
  • 配合饲料养鱼要四量齐全
    配合饲料养鱼要四量齐全

    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对养鱼效果至关重要,但鱼产量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非完全取决于配合饲料的质量,其中主要有水的质量、鱼种的投放量、投饵量、配合饲料的质量等,这些因素可统称为“四量”。这“四量”各有各的作用和要求,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配合饲料养鱼中不能只顾其一而忽略其它,要求“四量”达到必要的标难而又相互协调...

    1130 渔业养殖价值 渔业教程 养殖妙招
  • 对虾常见病症状防治表格
    对虾常见病症状防治表格

    病名症状虾种流行情况病因防治方法白斑综合症(WSSV)初期感染离群,沿池边游动,空胃,惊吓有反应。后期静卧池底,体微红,头胸甲剥离时与心区不粘连,甲壳有明显白斑,鳃水肿,肝胰脏肿、黄、糜烂。感染对虾暴雨后大量死亡。所有对虾水温20℃~26℃时为发病高峰,18℃以下隐性感染亲虾垂直传染,小型甲壳类水平传染预防为主;彻底清...

    1186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管理
  • 罗非鱼车轮虫病防治
    罗非鱼车轮虫病防治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车轮虫属和小车轮属种类,国内已发现14~15种。根据鱼体上车轮虫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车轮虫,虫体直径为54~101微米,主要侵袭鱼类的皮肤;另一类是小型的车轮虫,虫体直径为20~47微米,主要侵袭鱼的鳃。车轮虫对尼罗罗非鱼苗种危害甚大,大量侵袭鳃瓣时,常成群聚集在鳃的边缘,或鳃丝的...

    2187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相关文 渔业科普
  • 对虾镰刀菌病的防治
    对虾镰刀菌病的防治

    (1)病原为镰刀菌有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carum)。菌体呈丝状分枝,常有分隔。生殖方式是形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大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故名为镰刀菌。(2)症状镰刀菌多寄生在病虾...

    1607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相关资料 水产养殖指南
  • 秋季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是一个气温和水温均不断下降的过程。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切实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鱼的体质,为鱼类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夺取渔业高产丰收的关键措施。1、注水管理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水源方便的鱼塘,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

    530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技巧
  • 无公害果园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
    无公害果园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

    1.赤眼蜂防治卷叶蛾技术以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块繁殖为杀虫方式,可防治果树卷叶蛾、美国白蛾、天幕毛虫等,兼防各种螨类。应用上参照苹小卷叶蛾的发育进度确定放蜂时间,以诱芯诱集苹小卷叶蛾成虫,当连续诱到成虫时则为放蜂时间,甘井子地区去年放蜂时间在6月29日和7月4日2次。放蜂期间(1个月内)应注意少用或不用广谱睦杀虫剂,以保护...

    512 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
  • 杂交黑鱼养殖技术要点
    杂交黑鱼养殖技术要点

    1.养殖典型。汤泉镇养殖大户桂存道,现年51岁,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汤泉镇毛圩承包水面160亩,专业发展养殖特种水产。2002年,他根据市场需求,从广东引进了杂交黑鱼进行试养。经过多年摸索,他总结出一整套杂交黑鱼专塘单养模式和技术方案。2006年,桂存道黑鱼养殖面积达到100亩,亩产成鱼5000斤,亩产值32500元,...

    2689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禁忌 渔业养殖常识
  • 鱼病为啥总是治不好
    鱼病为啥总是治不好

    高温季节,鱼病高发。一些水产养殖户在鱼病发生后,往往自行用药治疗,但却总是治不好,有的甚至越治越重,笔者经深入走访,调查研究,发现其常见原因如下:1.诊断不准,导致药不对症。对病原体认识不清楚,根据经验、偏方下药,是导致鱼病久治不愈的常见原因之一。因而,治疗鱼病,首先应力求诊疗准确。2.药物失效。各种药物都有保质期,使...

    2252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养殖知识
  • 草鱼赤皮病发生与防治
    草鱼赤皮病发生与防治

    草鱼赤皮病是细菌性疾病之一。常在在运输、拉网等操作后,或在寒冬鱼体表皮损伤后发病。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有的部分鳞片脱落;头部颜色明显变深;鳍条末端腐烂、散开,鳍基部发红;肠道无食,肠壁充血发炎,肠腔中充满黏液。如不及时治疗,鱼会逐渐死亡。 预防草鱼赤皮病,主要是适时对鱼池进行清整消毒,并在运输、拉网等操作后及时用药...

    2608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技术
  • 澳洲淡水小龙虾
    澳洲淡水小龙虾

    澳洲淡水龙虾学名红螯虾,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它原产于澳洲北部的热带地区,因粗壮威武酷似海中龙虾,故称为澳洲淡水龙虾。上世纪,人们所吃的澳洲龙虾必须从澳洲空运至香港再转至内地,价格昂贵。因澳洲龙虾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和人类必需的钙及多种氨基酸,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陆续引进发展...

    231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知识 渔业养殖知识
  • 今年海南罗非鱼流行病爆发,如何反思?
    今年海南罗非鱼流行病爆发,如何反思?

    2008年罗非鱼价高企,由于吉富品系的罗非苗生长速度快、料比低,为了能赶在好价格时售鱼,2008年底到2009年海南90%以上养殖户都选择了吉富苗。高需求的推动下,2008年上半年,各大小鱼苗场苗价好而且供不应求,巨大利益的趋势下各鱼苗场迅速扩大产能,同时许多小苗场也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吉...

    1952 养殖技术 渔业相关资料 水产养殖教学
  • 池塘栽草养青虾
    池塘栽草养青虾

    池塘栽植伊乐藻养殖青虾,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伊乐藻耐低温的生态优势,使其生长提前并尽早形成优势种群,实行青虾池塘两茬养殖新法。一般每一茬亩产青虾50~60公斤,第二茬亩产青虾80~100公斤。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基础设施。青虾养殖池应选择在水质清流澈、排灌方便的地方,面积5~10亩,水深1.2~1.5米,池坡比1:...

    295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技巧 水产养殖手册
  • 鳜鱼的病害防治-隐鞭虫病
    鳜鱼的病害防治-隐鞭虫病

    病因:由隐鞭虫寄生引起。病症:隐鞭虫体形很小,需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鳃隐鞭虫寄生在鳃上,形似柳叶,病鱼鳃丝鲜红,多粘液,不吃食,呼吸困难,离群独游;颤动隐鞭虫近三角形,寄生在鱼的体表,可导致鱼体瘦弱而死亡。防治:1)用8ppm硫酸铜或2%食盐水浸洗鱼体10-20分钟;2)用“毒虫2号”全...

    1038 水产养殖教程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禁忌
  •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新法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新法

    一、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症状: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急性期感染的南美白对虾全身暗红,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防治:切断传播源,选择无感染的亲虾和虾苗,养殖水体用含氯或含碘药物消毒;用免疫增强剂如参素、核苷素、...

    2577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技巧 渔业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