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病是由多种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以形成特异性的肉芽肿并伴随化脓为特征,牛多见。
一放线菌病病原
放线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伊氏放线菌、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等。它们通常寄生于动物口腔、咽喉部黏膜、扁桃体和皮肤上,也存在于被污染的饲料和土壤中,皮肤或黏膜发生损伤时,病菌可经破损部位侵入深部组织,引起感染发病。
猪常发生于乳腺、耳壳等部位,牛主要侵害下颌骨、唇、舌、咽、齿龈、头颈等部位,马多发生精索硬肿,骆驼多表现慢性肺感染,常引起恶病质,以死亡告终。
动物的放线菌病,尤其是牛下颌骨的放线菌病和“木舌头”的症状比较特殊,较易诊断。
牛以头部和颈、颌下和舌淋巴组织内形成硬的结节肿胀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
二牛放线菌病
牛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又称大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因此只要黏膜或皮肤上有破损,便可以自行发生.当给牛饲喂带刺的饲料,常使口腔黏膜损伤而感染.病原为牛放线菌与林氏放线菌(ActinomycosisBovis、ActinomycosisLigniensi).以头部和颈、颌下和舌淋巴组织内形成硬的结节肿胀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又称"木舌病".
牛放线菌病的治疗应以局部处理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早期可用手术切除,或切开后引流,填塞碘酊纱布或撒布碘仿磺胺粉,每日换药1次。
【处方1】(1)磺胺醚,伤口周围注射。(2)碘化钾,成年牛5-10g/日,犊牛2-4g/日,内服,连用2-4周。
【处方2】10%碘化钠,50-100ml,静脉注射,隔日1次,共3-5次。
【处方3】大剂量长时间使用下列抗生素配合治疗: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
三人类放线菌病
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征。大剂量、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例,亦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还需外科引流脓液及手术切除瘘管。此病无传染性,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病原菌以衣氏放线菌为常见。这些病原菌为厌氧菌或微需氧,常是人体中的一个正常菌丛,特别是口腔中常可见到。如有外伤,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可通过消化道和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
人类放线菌病的治疗
常采用药物、手术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尤其对重症和泛发病例在抗生素足量应用后,预后一般较好。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规则和足量疗程用药。面、颈部放线菌病预后良好。其他类型者适当治疗后,可减少畸形等后遗症。
1.全身治疗
大剂量、长程青霉素治疗对本病,肌注或静滴,其他如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利福平等亦有一定疗效。多烯类和唑类等抗真菌制剂对本病。
2.局部治疗
所有浅部病灶及窦道脓肿等均应切除或切开引流。
3.中医治疗
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托里排脓。方用消疮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