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酶制剂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时间 : 02-25 投稿人 : 瞟老狗瞅小鸡 点击 :

1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营养特点

酶制剂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 动物养殖学堂

豆类中富含高质量的植物性蛋白质、微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成为优良的植物蛋白来源。但由于豆类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可以降低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甚至对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豆类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单宁、低聚糖、皂甙和生物碱等(冯定远,2001)。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糜蛋白酶抑制剂和淀粉酶抑制剂,其中对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最为广泛。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动物的生长(Wang和Melntosh,1995),降低饲料中的子物质、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Herkelm等,1992),以及引起胰脏的增生和肿大(Grant等,1995)。胰蛋白酶抑制剂引起动物蛋白质消化率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其抑制了消化道中胰蛋白酶的活性,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胰蛋白酶抑制剂增加了动物内源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的损失(Hage和Barth,1993)。

2非淀粉多糖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本身不能为动物体内酶类水解提供营养物质,而且其中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可以使消化道中食糜的粘稠度增加,减少了消化酶与食糜的接触机会,同时,已消化养分向肠粘膜的扩散速度减慢,这样就使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和吸收率都有所降低。饲料中加入非淀粉多糖酶后,一方面可以切割饲料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降低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特性;另一方面亦可摧毁植物细胞壁,使其中营养成分释放出来,从而提高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冯定远等(1997)报道,在玉米一豆粕一麸皮日粮中加入含有木聚糖酶和β一葡聚糖酶为主的酶制剂,明显提高了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中粗纤维、粗蛋白和平物质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8.9%、16.5%和11.3%。

传统的观点认为,玉米一豆粕日粮中添加以非淀粉多糖酶为主酶制剂并不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这主要是因为玉米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较低。但Brown(1996)发现在饲料中存在着抗性淀粉,由于抗性淀粉的存在,动物的消化道后段发现了没有消化的淀粉。虽然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不高,但Marsman等(1997)在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和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饲料非淀粉多糖的消化率,降低了肉仔鸡肠道食糜的粘度和非淀粉多糖的分子量,并且提高了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Dierick等(1998)在豌豆或全脂大豆中添加了复合酶,结果提高了猪粗蛋白的回肠末端消化率,减少了尿氮和粪氮的排出。

一般认为,玉米中淀粉的消化率很高,常常达到98%。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玉米一豆粕型日粮在4~42日龄肉仔鸡小肠后段淀粉的消化率只有8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提高的趋势(Noy等,1995)。另外,不同产地和品种玉米的肉鸡代谢能之间存在差异(Wyatt等,1999),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后可以使肉鸡代谢能的这种差异降低50%。Douglas等(2000)检测了12种豆粕的营养价值,结果发现,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动物的生长性能明显受到豆粕来源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后,虽然没有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是显著提高了豆粕的回肠末端消化能,且不同豆粕品种与复合酶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

3消化性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3.1补充仔猪内源酶分泌的不足

仔猪断奶后,一方面受到环境、心理和营养的应激,胰腺分泌各种消化酶的能力受到抑制,从而释放到肠道内酶的数量和活力都有所下降(Lindmann等,1986;Owsley等,1986);另一方面,仔猪断奶后食物由含乳蛋白、乳糖和乳脂为主的母乳转变为以淀粉和植物蛋白为主的固体料,其成分有很大差异,仔猪消化系统所分泌的酶一时还不能适应消化固体饲料营养成分的需要。仔猪断奶后为了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采食量升高,但胰腺所分泌消化酶的数量一时还不能很快增加来满足消化食物的需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仔猪胰腺酶活力恢复到断奶前水平要比肠道恢复的慢。因为胰脏为了满足消化大量固体饲料的需要,动用了贮存在胰脏中的消化酶,从而造成胰脏酶活力较长时间维持在低水平。而且断奶日龄越早,胰腺分泌各种消化酶的能力越差,断奶对仔猪消化系统造成的应激越大,仔猪恢复的时间也越长。

断奶仔猪饲料中补充消化酶,不但可以补充仔猪内源消化酶的不足,还可以降低因消化酶系与饲料成分的不同对仔猪造成的应激。于旭华(2001)试验发现,在日粮中添加消化性酶制剂虽然不能提高断奶仔猪胰脏中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但是提高了仔猪小肠内容物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杨全明(1999)试验表明,酶制剂可以使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回肠末端食糜中蛋白酶的活性略有提高,说明外源性消化酶在补充仔猪断奶后消化酶水平的不足方面有一定作用。

3.2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抗原的消除

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可以失活生大豆或大豆因加热不良而残留的蛋白酶抑制因子。杨丽杰(2000)报道,5种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均能不同程度的失活生大豆(RS)和低热膨化全脂大豆粉(LTES)中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其中细菌来源的E3在其最适的pH值条件下,可以使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糜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水平分别降为原来的38%和9%。E3使RS和LTES中的凝集素减少至原来的38%和50%。Came(1998)体外试验表明,用0.l%蛋白酶在不同的温度(40℃、50℃)和不同pH值(3.4.5.6)条件下处理大豆粕,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水平都有明显的减少。

大豆中的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一大豆伴球蛋白(β-conglycinin)能够引起断奶仔猪小肠的暂时性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皮语厚度增加、血清中大豆免疫球蛋白滴度升高和腹泻等。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以减轻甚至避免仔猪断奶后的过敏反应,但这需要一个剂量范围。MIller1984)发现,这个剂量范围不能低于600g的补饲量。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可以降低大豆中抗原蛋白的抗营养特性。Rooke(1998)报道,酸性蛋白酶P1和碱性蛋白酶P1在体外都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大豆蛋白的抗原性,其中P2能够特异性的降解分子量大于66KD的多肽。与RO-magnolo(1990)和Tukur(1993)大豆蛋白多肽链的电泳图比较后可以推断,P2分解的特异性多肽为β一伴球蛋白的α和α两个亚基。

3.3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

Marsmann等(1997)在玉米一豆粕日粮中添加了蛋白酶和非淀粉多糖酶,无论是单独添加还是同时添加,都提高了粗蛋白的消化率,非淀粉多糖酶还提高了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消化率。日粮中粗蛋白消化率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蛋白酶直接作用于饲料中的底物将其分解,另外一方面可能由于酶制剂的添加,减少了动物内源氮的损失。虽然日粮添加酶后可以将日粮粗蛋白的消化率提高2.9%,但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消化率提高的幅度并不一致。当降低加酶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后,一定要注意补充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保证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4植酸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玉米和豆粕中植酸磷占总磷的比例分别为71%和58%(NRC,1998),但单胃动物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消化酶,因而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效率很低。另外,玉米一豆粕中植物性植酸酶的活性也比较低,动物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更低。贾刚等(2000)对生长猪植物性饲料中可消化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大麦、小麦。次粉和麦麸中植物性植酸酶的活性分别为78、96、468、630、1218和1098PU/gDM。在麦类日粮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含有较高活性的植物性植酸酶,因此生长猪对其中磷的消化率也较高,6种饲料原料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18.99%、30.83%。42.06%、49.11%、54。43%和50.67%。饲料中总磷含量(X)。植酸磷含量(Y)和饲料中天然植酸酶活性(Z)对饲料的表观可消化磷含量(ADP)的影响极显著,并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ADP=-0.4155+0.7972X-0.7802Y+0.00132(R2=0.9767,P=0.001)。

在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以分解饲料中的植酸磷,同时释放与植酸络合的各种金属矿物元素,提高饲料中各种金属矿物元素的消化率。Let等(1993)的试验表明,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饲料中磷的消化率,分别由原来的0.27和0.46提高至0.68和0.69。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还可以增加磷在动物体内的沉积率,减少粪中植酸磷和无机磷的排放,从而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Urn等(1999)在蛋鸡日粮中添加250U/kg的植酸酶,除增加P和Ca在股骨中的沉积外,Cu、Zn和Mg等矿物元素在蛋鸡胜骨中的沉积也有所增加。张克英等(2001)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00IU/kg的微生物植酸酶,结果发现,在高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动物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磷的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在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中磷的沉积率,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也明显提高。仔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明显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改善磷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植酸酶的作用效果受到日粮中磷和赖氨酸水平的影响。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添加可以释放植酸中的钙,这样提高了饲料中可利用钙的比例。当饲料中含有过多的钙时对饲料中磷的利用有不利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高钙可以与磷形成不溶性的铝盐,从而影响了磷的吸收(Nelson和Kirby,1987)。高钙还可能提高动物消化道中的pH值,从而超出了植酸酶发挥作用的最佳pH值。Liu等(1997)将添加植酸酶日粮的钙磷比例由1:1.5调整为1:1时,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在植酸酶应用过程中,一些饲料添加剂成分对植酸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饲料的加工贮存过程中,液体胆碱和含水的金属硫酸盐都能够导致植酸酶的部分失活,这可能是水分与植酸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植酸酶与高水分含量的饲料添加剂成分长时间混合。

5α-半乳糖苷酶在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α一半乳糖苷是由一个蔗糖单位以α-l,6糖昔键连接一个或两个半乳糖构成的低聚糖,主要有棉籽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其中以豆科植物中的含量居多。大豆中的α一半乳糖苷主要是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分别为1.4%和5.2%;棉籽粕中的α一半乳糖苷主要是棉籽糖,含量为3.6%(Diriek,1989)。α一半乳糖苷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也不会分解,因此,普通的饲料调制加工过程不会使其失活。

由于动物体内缺乏分解α一半乳糖苷的酶,饲料中的α一半乳糖苷往往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α一半乳糖苷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小肠内容物的持水力和渗透性;另外,α一半乳糖苷在消化道后段被厌氧菌所代谢,产生二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甲烷气体,引起动物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等症状。去除α一半乳糖苷的一个方法是浸提法,Goon等(1990)用乙醇作溶剂浸提豆粕口粮中的α一半乳糖苷,结果提高了肉鸡代谢能的20%,其它非淀粉多糖的消化率由5%提高至50%。另外,α一半乳糖苷的浸提降低了肉鸡小肠食糜的排空速度,增加了食物的消化时间。

西班牙Autonama大学最近的一个肉鸡试验中,在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了不同水平的α一半乳糖苷酶,其中500g/T水平的添加量提高了肉鸡代谢能7%,蛋白质的沉积指数也提高了4.4%。然后固定饲料中酶的添加量为500g/T,改变饲料中豆粕的用量,测定豆粕用量与表观代谢能的提高情况。结果发现,当豆粕的含量较低时(30%或40%),酶的作用比较明显,代谢能分别提高8%和11%,但随着豆粕用量的提高,酶的作用明显下降。一般畜禽日粮中豆粕的用量不会超过40%,因此,日粮中添加α一半乳糖苷酶可以提高畜禽的表观代谢能。

6β-甘露聚糖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

β一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是豆科植物细胞壁固有的组分之一,β一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豆科植物中的含量约为1.3%-l。6%(Jackson等,1999)。饲料中含有β一甘露聚糖时,可以降低猪对葡萄糖和水的吸收。当饲料中以豆科植物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时,在饲料中添加β一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猪和肉鸡的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Hahn等,1995;Ward和Forge,1996)。在肉鸡低能量饲料中添加β一甘露聚精酶,可以将玉米-豆粕型日粮的代谢能提高0.59774MJ/kg日粮,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提高3%,其生产性能要略高于高能而未添加β一甘露聚糖酶的日粮组(McNaughton等,1998)。

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β一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主要是因为β一甘露聚糖酶可能参与了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β一甘露聚糖可以抑制人胰岛素的释放(Morgan等,1985)。在日粮中添加β一甘露聚糖酶,可以阻断β一甘露聚糖对胰岛素的抑制作用,提高了动物机体胰岛素的释放,从而提高了动物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糖类物质的代谢吸收。Jackson等(1999)在蛋鸡的玉米一豆粕日粮中添加β一甘露聚糖酶,结果显著增加了蛋的重量,产蛋时间和总产蛋量也有所提高。在降低了蛋鸡日粮的能量水平后,添加酶制剂可以维持蛋鸡在高能饲料情况下的生产性能。

相关文章

  • 高温期捕捞成鱼六注意
    高温期捕捞成鱼六注意

    生产实践证明,高温季节捕捞成鱼,应该在夜间或凌晨(天亮之前)进行,这时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鱼的保鲜。捕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用拉网捕捞,白天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把渔塘水面上有碍拉网的杂物清理干净。2.如果用柔软的维纶渔网,网的高度应尽量与渔塘水深相吻合。如果用尼龙网在水面较大的渔塘中捕捞成鱼,网眼宜在8厘米左右,...

    304 养殖手册 高温期捕捞成鱼六注意 养鱼技术 养殖
  • 影响牛群繁殖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影响牛群繁殖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造成牛群繁殖率低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多数农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重视牛的选种选配。在相当一部分农村看不到一头像样的种公牛,长期采用近亲的、不成年妁小公牛进行乱交乱配,造成牛的品种逐渐退化。2.病多与缺草问题突出。病多的表现是:营养缺乏症与寄生虫病并存的多,有的常年劳累过度、吃不饱、膘情差等原因,造...

    765 养殖手册 影响牛群繁殖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养牛技术 养殖
  • 耕牛肺炎的发生及治疗
    耕牛肺炎的发生及治疗

    耕牛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在炎热的夏秋季节里,劳役过度或长途运输急跑,暑热熏蒸,秋阳的暴烈,燥气蒸腾,正气不足,卫外减弱,腠理不固,热毒时邪(肺炎双球菌等细菌)乘虚入侵肺经,肺炎热毒壅遏肃降,致使气滞血淤,容易发生肺炎。1.症状。肺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耕牛患急性肺炎时,食欲反刍突然废绝,精神沉郁,毛松颤抖,迅即发热,烦...

    2341 养殖手册 耕牛肺炎的发生及治疗 养牛技术 养殖
  • 鸡的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鸡的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鸡的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养鸡业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各个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鸡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卫生不好、氨味大,饲料质量不佳或人工授精操作不当时均易诱发。一旦发病不好控制,病鸡无特异症状,多见腹泻、腹膜炎、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下降、脐炎时见...

    2796 养殖手册 鸡的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养鸡技术 养殖
  • 仔猪的断奶方法
    仔猪的断奶方法

    如何正确进行断奶非常重要。目前许多养猪者,特别是农村家庭养母猪户,采取骤然断奶法,即在断奶时,将仔猪与母猪骤然一下分开,此法对母猪,特别是高产母猪来说,较容易引起乳房炎,甚至影响某些乳头以后的泌乳功能;对仔猪来说,容易造成仔猪不安,以至于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仔猪体质下降,体重减轻,甚至死亡。正确的断奶方法,应该保...

    1186 养殖手册 仔猪的断奶方法 养猪技术 养殖
  • 蛇类饲养投喂
    蛇类饲养投喂

    1.幼蛇的投喂蛇自卵中出壳或自母体产出到第1次冬眠出蛰前为幼蛇期。1~3日龄的幼蛇一般不需要投喂饵料,以吸收卵囊的卵黄为营养。幼蛇从4日龄起进入开食期,第1次投饵,由于蛇活动能力不强,主动进食的能力较差,可采取人工诱导开食,即在仔蛇活动场所投放幼蛇的饵料如幼鼠、小泥鳅、小鳝鱼等体积小而又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幼小动物诱其捕食...

    1102 养殖手册 蛇类饲养投喂 养蛇技术 养殖
  • 鸡麻 白棣棠
    鸡麻 白棣棠

    科属:蔷薇科拉丁名:Rhodoyposscandens别名:白棣棠产地:产中国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分布辽宁、山东、安徽、浙江、河南、湖北、陕西、甘肃。日本也有分布.习性:为落叶灌木。喜光,能耐半阴。耐寒、怕涝,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修剪,萌蘖力强。生于山沟阴湿处.形态特征:直立小灌木,高2...

    2475 养殖手册 鸡麻白棣棠 养鸡技术 养殖
  • 江苏专家培育出荧光蚕茧
    江苏专家培育出荧光蚕茧

    一堆在日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却显示出黄色和紫色,这是荧光灯在变魔术吗?不是,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培育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据介绍,在荧光灯下发出黄光的是雄蚕茧,发出紫光的是雌蚕茧。蚕茧分出雌雄有什么特别意义吗?同一蚕品种的雄蚕丝和雌蚕丝相比,雄蚕丝具有蚕茧丝纤度细、净度优、耐磨擦、生丝等级高、弹...

    1813 养殖手册 江苏专家培育出荧光蚕茧 养蚕技术 养殖
  • 家禽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家禽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家禽免疫接种的常用方法有:点眼、滴鼻、翼下刺种、羽毛涂擦、皮下或肌肉注射、饮水法及气雾法等。采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点眼、滴鼻点眼、滴鼻适用于鸡新城疫Ⅱ系、Ⅲ系、Ⅳ系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型疫苗的接种。对幼雏采用此法,可以避免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保证每只鸡普遍得到免疫,且剂量一...

    642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业文章 家禽养殖教学
  • 肉鸡人工授精法
    肉鸡人工授精法

    公鸡采精采精方法采精员站在保定员右侧,左手掌心向下,从公鸡背向尾根处,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来回按摩数次。右手中指与无名指夹着采糟杯柄,杯口朝外,在左手按摩背部的同时,右手持杯则腹部向肛门方向贴紧鸡体。当看到公鸡尾巴上翅,肛门外翻时,左手掌心迅速压住尾羽,大拇指与食指跨捏在肛门两侧挤压,同时,右手在腹部柔软部位快速按压,...

    1053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 农业养殖技术
  • 露天养蛇场和有何不足之处?
    露天养蛇场和有何不足之处?

    露天养蛇场在长江以南诸省(区)使用的比较多,因其没有地下、地上蛇窝,只有场内的一处水池或水沟,用木架和稻草给蛇类搭建个简易的凉棚,四周的围墙不是太高,基本上没有超过1.8米的,故建造成本很低。养蛇场(户)建造露天蛇场时,多数是就地依势,或傍山靠坡、或建在住宅边上,养殖面积亦是大小各异,小的仅几十平方米,打得却有几亩甚至...

    1638 养殖手册 露天养蛇场和有何不足之处 养蛇技术 养殖
  • 养猪效益低 原因在哪里
    养猪效益低 原因在哪里

    制约养猪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当前农村养猪,特别是农户小规模养猪造成效益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八个方面:1品种太差许多农户长期习惯饲养土杂猪,这样不仅容易传播疾病,增加饲料消耗,而且肉质差,不适应消费者求新求优的需求,致使养土杂猪与养良种猪效益差别越来越大。养一头土杂猪比养一头"杜长大"三元良种杂猪少收入100多元。2饲料单...

    1863 养殖手册 养猪效益低原因在哪里 养猪技术 养殖
  • 商品肉兔的育肥技术发
    商品肉兔的育肥技术发

    选择优良种兔或杂交兔 选择体型大,头似虎头,四肢发达,外观均匀,无传染病,无近亲血缘的兔子做肥育兔最合适。品种以耐粗饲、早期生长快、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的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比利时兔、獭兔、塞北兔为宜。驱虫 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或针剂进行驱虫,针剂每千克肉兔体重用0.2毫升肌肉注射,片剂每5千克肉兔体重1片喂服,日喂或...

    2484 养殖手册 商品肉兔的育肥技术发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生态养猪发酵床的菌种基本原理
    生态养猪发酵床的菌种基本原理

    发酵床式猪圈养猪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物质能量循环、转换的“中枢”性作用,采用高科技手段采集特定有益微生物,通过筛选、培养、检验、提纯、复壮与扩繁等工艺流程,形成具备强大活力的功能微生物菌种,再按一定的比例将其与锯末或木屑、辅助材料、活性剂、食盐等混合发酵制成品有机复合垫料,自动满足舍内牲猪对保温、通气、以及对微量元素生理性...

    2715 养殖手册 生态养猪发酵床的菌种基本原理 养猪技术 养殖
  • 穿心连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好
    穿心连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好

    仔猪黄、白痢一直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疾病,较难根治,死亡率高。笔者在临床中试用穿心莲治疗该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同行及养殖户朋友参考。(一)用药方法患猪每天肌肉注射穿心莲注射液1--2次,每公斤体重每次药量为2毫升(含药1克),连用3--7天为一个疗程。穿心莲注射液市面上有售。另外,穿心莲种植简便,春天在...

    440 养殖手册 穿心连治疗仔猪黄 白痢效果好 养猪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