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养鸡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荒滩等地方的天然青饲料和昆虫等动物性饲料放养家鸡。它具有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的特点。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野味,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一、品种选择山地养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如桃源鸡、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庄河鸡、三黄鸡等地方优良品种。它们耐粗饲,抗病力强,虽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肉质鲜美,价格高,利润大,应作为山地饲养的首选品种。二、棚舍搭建1、场址选择: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场地宜选在高燥、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曝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树木,以便鸡到树荫下乘凉。2、搭棚方法: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3、清棚消毒:每一批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对棚内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水溶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草山草坡,也应先在地面上撒1层熟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最好是利用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4、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屑、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三、饲料选择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四、雏鸡饲养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1、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刺激食欲。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时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2、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对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巡查鸡群,其意义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活动、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损失。五、生长鸡饲养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1、公母鸡分群饲养: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六、育肥鸡饲养山地养鸡育肥阶段指10周龄至上市这段时间。此阶段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长,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达到12.54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杂草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和肉质更好。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以利于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
相关文章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感有规律
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措施及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的广泛实施,使得其发病率大大降低,与2006年发病之初相比,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具体如下。一、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呈现非典型化由于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剖检变化呈现非典型化,使得其临床诊断难度增加,单纯用肉眼很难进行诊断,一般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RT-PCR、病毒分离鉴定等)才可...
1976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科普 畜牧业文章 -
常见猪饲料中毒急救法
1、霉变饲料中毒的急救主要症状为角膜混浊、腹泻、神经紊乱、昏厥死亡。猪中毒后可服盐类泻剂,并给病猪静脉注射40%阿托品,皮下注射25%樟脑水,静注葡萄糖生理盐水。2、食盐中毒的急救给猪饲喂过量酱油渣、咸鱼粉、咸菜或腌肉水,以及在饲料中突然添加大量食盐等,均可引起猪食盐中毒。猪中毒之初体温正常,精神不振,不愿吃食,极度口...
623 动物养殖 畜牧教程 畜牧文摘 -
养猪场:防治高热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上海恒丰强 赵瑞丽近期,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猪只发热、不食的现象,用药之后容易反弹,让人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无名高热。2006年5月底开始,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其中主要以中大猪为主。自此,各位养猪的朋友们谈高...
1872 特种饲养 家禽养殖 农业养殖技术 -
把握最佳繁殖阶段有效提高种猪利用效率
现代养猪生产需要种猪全年均衡配种产子,以保证商品肉猪分批出栏上市,常年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种猪利用方面一定要把握好最佳繁殖阶段,在合适的繁殖阶段进行强度利用,当繁殖性能下降时,就应及时淘汰,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种公猪的利用合适的利用年限青年种猪开始配种后繁殖成绩不断提高,当达到2...
1068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教程 畜牧业文章 -
搞好水质调控 青虾的高产高效
池养青虾的关键技术是调控好水质,重点是处理好肥水与浮头的关系。青虾的摄食演变规律是,从摄食浮游生物逐步过渡为摄食底栖生物,从滤食习性逐步转变为捕食习性。因此,要做到“肥水养幼虾,清水喂中虾”。2月在池边四周挖坑堆肥,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水位的逐步加高,发酵腐熟的粪肥会自然溶入池中。3~4月若池水中浮游生物量不足,池水透...
2161 养殖手册 搞好水质调控青虾的高产高效 养虾技术 养殖 -
猪体温调节生理、行为及适宜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响猪只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因素。猪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环境温度下,无论在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季,都会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及行为反应来保持体温的恒定。一、猪的体温调节生理在神经系统控制下,猪通过物理形式散发和化学形式增加体内的热量进行体温调节。当环境温度较低,猪感到寒冷时,通过神经控制增加体内热量和缩...
1439 特种养殖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妙招 -
鸭脱腱症的发生及防治
鸭脱腱症是育雏期易发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因饲料营养不良或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所致,以及由舍内温度偏低、湿度偏大等引起。10日龄以上的雏鸭易发病。症状发病初期,雏鸭会出现行走不便,立足颤动,跗关节向内弯曲,时有爬行等姿势,但食欲尚好。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鸭完全不能站立,移动时用跗关节触地,甚至两翼支撑着地面,由此造成肢体磨烂发...
384 养殖手册 鸭脱腱症的发生及防治 养鸭技术 养殖 -
细 菌 性 猪 病 的 控 制 与 治 疗(2)
(四)猪痢疾(猪血痢)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致病,表现为血痢、黑痢。一般感染7天以上猪只,2-3周龄最易感。症状:潜伏期10-14天,病始发烧,精神欠佳、厌食,腹泻开始为黄色或黄灰色软粪,最后拉水样便。有的病猪拉出灰褐色粪便。病情严重时,排出红色糊状粪便,含有大量粘液、血液和脓性物,夹有血斑,恶臭,形似豆腐渣的稀粥状,进...
1863 养殖手册 细菌性猪病的控制与治疗2 养猪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