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河蟹人工育苗工厂设施进行青虾工厂化育苗,2001年度育苗三茬,培育出仔虾苗2.2亿尾。抱卵率为93%,孵化率为84%,平均培育率为33%,平均单位水体育苗16.3万尾/m3。关键词:青虾;育苗;抱卵率;孵化率;培育率中图分类号:S966.1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278(2002)02―0005―02青虾(Macrohrachiumnipponense)学名日本沼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是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青虾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市场价格逐年上升,且供不应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而发展青虾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供应问题。为此2000年利用我所原有的河蟹育苗工厂进行了青虾工厂化育苗试验,成功培育出仔虾。2001年在对育苗技术进行完善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复试验,现将2001年度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育苗条件育苗场为原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设施,包括贮水池、单胞藻培育池、轮虫培育池、室内育苗池、亲虾暂养池。其中育苗池、单胞藻、轮虫培育池位于1000m2全封闭型的玻璃顶温室厂房内。还配有20k?W大型罗茨鼓风机2台及锅炉增温设施。育苗用水从芭蕉湖(660hm2)引进。1.2亲虾饲养1.2.1暂养池亲虾暂养池8口,面积为l60m2、深1.5m的室外水泥池,进水用100目筛绢过滤,池内设砖石、瓦砾、竹枝作隐蔽物,水面四角放置水花生或凤眼莲。1.2.2亲本选择亲虾均从洞庭湖天然水域选取,体质健壮,肢体完整,规格为:♀体长3cm以上;尾重4.2g,♂体长4cm以上,尾重5g。1.2.3管理①每日早上8:oo,下午5:30各投饵1次,投饵量占亲虾体重的8%,上午占全天40%,下午占60%,具体根据青虾吃食情况进行调整。饵料主要为豆粕、玉米粉、新鲜小杂鱼、螺蚌肉以及煮熟的蛋黄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以满足繁殖期间的营养需要;②每天上午投饵前吸污1次,捞出死虾,每周换水1次,每天用中流水冲亲虾池l一2h,让池水形成旋转式流动,刺激亲虾脱皮、交配、抱卵;③每个池配备420W小型气泵l台,充气增氧,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④每周泼洒10g/m3石灰水调节水质。补充Ca2+浓度,每5d用lg/m3土霉素或痢特灵泼洒预防疾病发生;⑤抱卵虾出现后,每天定期检查卵粒发育情况,当卵粒变为透明,心跳达到180次/min以上,预示即将出苗,立即将抱卵虾转入育苗池。1.3生物饵料培育1.3.1单胞藻培养培育池为5口4m×2m×lm的室内水泥池,引进贮水池已处理的水,水的深度先控制在0.5m,施营养盐硝酸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铁及硅酸钠,使其在水中浓度分别为40、4、0.4、lg/m3,水温控制在18―22℃,然后引种培育,5―6d后,再施这4种营养盐,浓度减半,并逐步加深池水。单胞藻密度达到l800一2000万个/mL以上时开始捞起投喂。藻类品种为小环藻。1.3.2轮虫培养轮虫培育池为5口4m×2m×lm的室内水泥池,先按上述方法培养单胞藻作轮虫的基础饵料。当单胞藻达到一定密度时引进轮虫种,10一14d轮虫密度可达到40―50个/mL,随着轮虫数量的增加,基础饵料减少,每天投喂2次豆浆(15g干重/m3)。轮虫品种为皱褶臂尾轮虫和晶囊轮虫。1.3.3淡水蚤淡水蚤主要为小型枝角类、桡足类,从淡水池塘捕取,经消毒、冲洗后备用。1.4幼体培育1.4.1育苗池的准备育苗池为10口15m×2m×1.5m的室内水泥池,池中布设气石,密度为4个/m2,充气量可随意调节。育苗池上方覆盖遮阳布,用于调节光照。育苗用水从贮水池中引进,并加入适量含单胞藻水体。1.4.2布苗将发育好的抱卵虾转入育苗池,为达到布苗集中,蚤幼整齐,一般集中较多的抱卵虾在一个池中排苗。当池中I期蚤幼达到预定密度时(50万尾/m3),用虹吸法将蚤幼例人另一个育苗池培育。已排苗的雌虾转入暂养池继续培育至第二次抱卵。1.4.3投饵Ⅰ~Ⅲ期蚤状幼体以单胞藻为主,辅以豆浆,豆浆用100目筛绢过滤,每天投喂4次。Ⅳ~Ⅵ期以轮虫为主,辅以熟蛋黄,蛋黄用80目筛绢过滤,每天投喂8次。Ⅶ期蚤幼至仔虾投喂淡水蚤和螺蚌肉,螺蚌肉用40目筛绢过滤,每天投喂10次。投饵量以幼体吃饱略有剩余为度。1.4.4水质管理每天2:00、8:00、14:00、20:00,用安特200检测水质4次,分别测出水体中溶解氧、pH值、硫化氢、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整个培育期间通过换水、冲气以及泼洒生石灰水来调节水质,水质指标范围控制为:溶解氧6~10mg/L,pH值7.5~8.2,H2S<0.001mg/L、氨氮<0.015mg/L、亚硝酸盐<0.1mg/L。1.4.5病害防治抱卵虾人育苗池时用10g/m3孔雀石绿浸泡5min,杀灭寄生在抱卵虾上的聚缩虫、累枝虫。育苗期间,每2d用1g/m3土霉素全池泼洒,防止疾病发生。1.4.6栖息物当蚤状幼体95%达到Ⅸ期后,向池中投放一些漂洗消毒的水花生、马来眼子莱供幼虾攀附,提供幼虾适宜的生态环境。2结果试验用亲虾l500kg,其中雌虾1200kg,约28.8万尾,平均抱卵率为93%,平均怀卵量约为3000粒/尾。2001年度育苗三茬,450m3育苗水体共孵出Ⅰ期蚤状幼体6.7亿尾,孵化率为84%,培育出lcm左右仔虾苗2.2亿尾,平均培育率为33%,最高培育率为41%。育苗情况见表2。3讨论关于青虾人工育苗国内有许多报道「13」,但主要是室内小型试验和池塘土池育苗,前者停留于试验阶段,不能应用于生产,后者因受自然条件影响,成活率低,产量不稳定。本试验利用闲置的河蟹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设施进行青虾繁殖,能较大批量地培育出青虾仔虾苗,且具有培育率高、仔虾规格整齐、培育批次多、产量高等优点,对发展青虾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内陆省份很多闲置的河蟹育苗工厂的利用找到了一条新路。试验中,幼体开口饵料采用生物饵料与人工饵料相结合,既解决了幼体的适口性和营养要求,又降低了饵料成本。抱卵虾排苗后,采用倒池方法将抱卵虾与幼体分离,与以往的网箱排苗方式相比,能大大降低抱卵虾的死亡率。整个育苗期间,抱卵虾排苗死亡率只有4.8%,而用网箱排苗死亡率在16%一35%「2」,且采用虹吸方法倒池对蚤状幼体影响很小。据观察,青虾幼体虽然具有趋光性,但害怕强光照射。试验中采用覆盖遮阳布,避免了强光对幼体的刺激,让幼体充分活动于溶氧丰富、饵料充足的中上层水体,能提高幼体的成活率。
相关文章
-
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一、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环带14―16节,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在自然界中常栖于树林草地较深土层和村庄周围肥土中。二、湖北环毛蚓。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宽3―6毫米,体节110―138节,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
1249 养殖手册 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蚯蚓养殖技术 养殖 -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Infectiouspleuropneumoniaofgoatsandsheep)本病是由支原体引起山羊和绵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病理特征是高热、咳嗽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ycoplasmamycoidessubsp.capri)。这是一种细小多形性微生物,革兰...
2733 养殖手册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养羊技术 养殖 -
自配饲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养殖户普遍缺乏原料检测设备,对原料中的水分、营养指标以及霉菌毒素无法检测,只能凭感观评估,难以把控原材料质量。2、多数人购买原材料时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3、不按畜禽生长阶段配制和使用自配饲料,无法满足畜禽生产性能的营养需求。4、没有针对不同品种、季节及生长生产阶段配制饲料,严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发挥。二...
1718 动物饲养 畜牧业资料 畜牧业知识 -
貉产后窝内缺草是否可以添加?
母貉产后人为干扰易引起叼子和弃子的现象。因此,产前要求将草垫足,产后不再添加。但若产子早,天气寒冷,窝内又缺草,则须在第一次产后检查时,增添垫草。方法是:先将子貉全部拿出,垫草平铺于箱底,箱的四角应压紧,以防子貉钻入草底或箱角,被母貉压死,或因吃不上奶饿死。...
656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教学 家禽养殖指南 -
奶牛饲喂青贮饲料技术指导
饲喂数量应根据成年母牛的体重和产奶量来决定投放青贮饲料的数量。⒈体重在500千克、日产奶量在25千克以上的泌乳牛,每天可饲喂青贮饲料25千克、干草5千克左右;日产奶量超过30千克的泌乳牛,可饲喂青贮饲料30千克、干草8千克左右。⒉体重在350-400千克、日产奶量在20千克的泌乳牛,可饲喂青贮饲料20千克、干草5-8千...
2171 养殖手册 奶牛饲喂青贮饲料技术指导 养牛技术 养殖 -
兔瘟并发李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其主要特征是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管瘀血肿大和点状出血。兔瘟与李氏杆菌病混合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更高。近日,邢台市平乡县某养兔场发生了一起兔瘟与兔李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在当地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带病死兔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现将其诊治经过介绍如...
2032 养殖手册 兔瘟并发李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不投饵网箱养鱼种技术
(1)选址鱼苗到鱼种后期的食性基本相同。除鳜鱼外,它们都以食原生动物、轮虫等浮游生物为生,其中鲢、鳙、淡水白鲳(幼鱼阶段以前)、大阪鲫等鱼食浮游生物终生。根据鱼苗鱼种的食性特点,选址时应选地势温暖、浮游生物丰富的库汊、湖弯处,特别要选森林茂密处的湖弯处。在落叶丰富的湖弯,腐殖质丰富,水质很肥,纯净,没有污染,浮游生物极...
1768 养殖手册 不投饵网箱养鱼种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