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蟹的选择亲蟹的个体重量以75―125克为最好,要求其体质健壮,肢体健全,体色青绿,腹白,蟹体表面无寄生虫或其他附着物。另外,收集亲蟹不要只在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池塘中,最好多个地方选择,尤其是雌雄亲蟹,应最大程度地避开近亲繁殖。二、育苗前的饵科培养在渔状幼体的整个培育过程中,饵料的质量、品种及投喂方法,对幼体的成活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育苗初期,由于采苗的密度大,天然藻类远远不能满足蚤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这就需要在采苗前,将育苗池中单胞藻的密度培育达15万-20万个/毫升以上,以后定期补充。这样既满足了蚤状幼体前期对植物性饵料的需要,又可促进蚤变态后的成活率,还可保证育苗池水生态平衡中的良性循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三、采苗的密度采苗的密度和幼体的成活率密切相关,若想提高育苗的成活率,提高产量,就必须合理地掌握采苗的密度。正常情况下,采苗的密度一般在25万-40万个/平方米比较好。如果育苗池水比较瘦(水中的浮游生物量太少),或培养的单胞藻数量不够克足,采苗的密度相对就要少一些,一般在15万―20万个/平方米为好。如果育苗池的水肥(水中的浮游生物量多),育苗时所提供的各种机械设备又达到技术规程的要求,而且技术水平又可以,采苗的密度就可以相对提高,―船在45万―55万个/平方米,这样待幼体到Z4或是的第二天分池培育。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池子采苗的时间不能拖得过长,以防止因采苗时间不一致,造成幼体发育参差不齐而引起自相残杀。四、幼体的管理工作采苗结束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镜检观察幼体的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若低于50%饱胃的就要适当地增加单胞藻和轮虫(若投喂小卤虫,最好用热水烫一下或冷冻一下)。一般在Zl末Z2初轮虫、卤虫的投喂量可保持3―5个/毫升,蛋黄日投饵8次,每次投喂量1毫克/升,自Z,末、Z;期间主要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投喂量4―6个/毫升,蛋黄1.5毫克/升。z期末就要加大卤虫的投喂量,加大到4-8个/毫升,并随时观察,如饵料不足,随时添喂,以防止幼体自残,外辅加蛋羹1.5毫克/升。大眼幼体主要以卤虫成虫为主,还可以辅喂一些鱼肉、虾米、规子肉等。投喂量每天12次,每次1毫克/升。Z1前期应适当地控制轮虫或卤虫的投喂量,若投量过大,后期就会泛滥成灾,与幼体争空间、争饵料,并且耗水并且幼体内缺饵,缺氧而死亡。五、换水与温度Zl幼体以添加水为主,温度18―19℃为宜。换水量占全池的1/5,换水网目为80―100目,水温20-21摄氏度。Z;每天换水量占全池水的1/3,换水网目60目、水温22―23℃。Z4、Z5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占全池水的1/2,网目40目,水温24―25℃。大眼幼体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占全池水体的2/3。整个管理阶段,要勤观察幼体的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灵活地掌握饵料的投喂量和换水量,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六、光照光照强弱对蚤状幼体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尤其当幼体到Z4、Z5时,幼体的聚光、聚群性更为强烈,这样,白天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尽量要用遮光帘遮挡一下,让光线比较均匀地照在育苗池,使幼体不再聚群。阴天或晚上,如果照明设备比较好,可在育苗池的两边找好角度安两盏灯,尽可能地让灯光比较均匀地照在育苗他的每个角落。这样做既可以防止z5和大眼幼体聚集在一起因缺氧或自残而导致大批死亡,又可以保证幼体的正常摄食和变态。七、出池蟹苗出池的时间应在大眼幼体的3―4日龄,育苗池水的温度和外界的自然水温基本一样,盐度4%-6%。左右。从外观看,蟹苗活力强,苗休整齐,抓在手上能很快疏散开,沥干水后能较快、均匀地分布于苗箱里。这样,大眼幼体就完全可以出池了。八、病害防治育苗用水如含重金属离子过高,要适当地施用EDTA钠盐处理,换水时,要根据换水量加以补施,以减少重金属离子对幼体的毒性。在整个育苗期间,应定期向池内投一些土霉素、呋喃西林、氟哌酸、氯霉素等药物。投药量一般在0.5-2毫克/升。药物可以轮换使用,这样效果比较好一些。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在整个育苗期间,应经常对幼体进行镜检,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
套袋酥梨黄粉虫发生与防治
1、生活习性黄粉虫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翘皮下或枝干上越冬。翌春梨开花期卵孵化为干母,若虫于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羽化后繁殖,在肖县6月下旬开始向果上转移,7月上、中旬危害加重,虫先顺着果柄堆积在袋口,寻找间隙,进入袋内。入袋后先在果肩部吸食梨果,进而移动到梨萼洼处群集危害,使梨果萼部变黑腐烂,最后整...
2429 养殖手册 套袋酥梨黄粉虫发生与防治 黄粉虫养殖技术 养殖 -
易引起猪中毒的饲料有哪些?
青绿饲草、菜籽饼类、玉米糟渣等都是农村养猪的好饲料。但在采集、存放、加工、饲喂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起生猪食物中毒。我们建议,农村养猪不要喂用这些饲料。鲜嫩的高粱苗、玉米苗叶在高粱和玉米的嫩叶中含有氢氰酸,氢氰酸具有强烈的毒性,猪吃后迅速中毒。最快的5分钟左右就会死亡,慢的3到5小时死亡。轻度中毒的病猪呈现兴...
1888 特种养殖 畜牧业资料 畜牧常识 -
集约化猪场寄生虫技术探讨:猪蛔虫
核心提示: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感染普遍,分布广泛,特别在不卫生的猪场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很高,一般都在50%以上,感染本病的子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一、病原形态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活虫体呈淡红色或淡黄色,死后呈苍白色。近似圆柱形。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卵壳...
1892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妙招 家禽养殖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栏目最新
猜你喜欢
TAG 标签
- 蚕怎样吐平面丝
- 前景怎么样
- 自制发酵初乳喂犊牛
- 大蒜素在养鸡中有何作用
- 花蜘蛛
- 生猪饲养管理控制技术要点
- 金丝熊的优缺点
- 猫咪流眼泪
- 食品安全
- 生猪的管理三种新方法
- 牧草养猪
- 宠物行业游学团
- 四季管理
- 性病肆虐宠物狗注意狗狗性卫生
- 黑凤鸡可行性分析
- 柯基犬图鉴
- 奶牛镁缺乏症的诊治
- 猪饲料搭配的最佳比例
- 京巴狗
- 山羊舍圈建筑基本要求
- 瓯江彩鲤种苗基地
- 小尾寒羊中暑的防治措施
- 鸡粪怎样进行处理才能用作肥料
- 水貂冬毛生长期饲养管理注意要点
- 纯种南方大口鲶
- 狗狗嘴臭
- 野兔冬季养殖技术的要点
- 自繁自养猪场高热病的保健
- 如何治疗龙鱼翻鳃
- 微生态制剂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应用
- 宠物虎纹捕鸟蛛
- 幼犬如何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