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要时期,此时池内对虾养殖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由于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生物量大,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易使池塘水体产生氧债而致的缺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对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并伴随着泛塘,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同时由于环境恶化,红体病、白斑病和红腿病等疾病高发,给养殖带来损失。另外,夏秋季节是雨的多发季节,暴雨、阵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主要是使对虾池的水质(水温、盐度等)、浮游生物等养殖水环境产生瞬间改变,造成对虾应激反应,极易使对虾因应激暴发病害。因而,夏秋季节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要时期,此时管理的好坏对全年养殖生产影响重大,现介绍有关问题,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调节好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南美白对虾对水质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应注意水质的调节。首先,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水质变化,适时适量换注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切忌大排大灌,并适当提高水位,尽量保持在1.5米以上,使中下层水温仍能保持在32℃以内。一般虾场的日换水量为池水的8%~10%,如提高到20%,对虾生长速度则明显提高;日换水量提高到30%,对虾在盛夏出现的生长低谷基本消失。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高到1.8米~2.0米,高温期要保持2.2米以上。为此,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达到了降低水温的目的。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性病毒的活体侵入,最好在进水口用80目网片滤水。夏秋季节,由于水温高,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现象,导致虾塘缺氧,针对池塘水体的这个特点,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及时消除水体分层。由于天气多变,每天要收听天气预报,作好雷雨大风的防范,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机增氧或抛洒颗粒氧等,以免泛池死虾。未装增氧机的池塘,可使用水泵搅动上下层水体,防止水体分层明显。另外,应注意使用药物、生物制剂等来调节水质。一般每隔3天~5天全池泼洒沸石粉一次,用量每亩10千克~15千克;每隔7天~10天,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例如光合细菌、EM原露、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调节好水质。夏秋季节,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60厘米,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换水、加水或施放沸石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可追施氮肥和磷肥。注意饲料投喂、控制投喂量夏秋季水温适宜,对虾食量大,消化快,日投喂量应增多,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投饲方式,每天投喂4次~6次。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饵料主要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投喂,早晚占70%~80%,白天占20%~30%,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掌握在投饲后1小时~1.5小时内吃完为佳,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轻水体的污染压力。南美白对虾的投饵管理要做到相对合理,既要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又要兼顾环境和节约成本,在投饵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条件下少喂。②投饵1.5小时后,空胃率高(超过30%)的适当多喂。③水温低于18℃或高于32℃时少喂。④天气晴好时多喂,大风暴雨、寒流侵袭(降温5℃以上)时少喂或不喂。⑤对虾大量脱壳的当日少喂,脱壳1天后多喂。⑥池内竞争生物多时适当多喂。⑦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⑧池内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当少喂。南美白对虾饲料应投喂新鲜优质的南美白对虾全价饲料。轮捕疏养、捕大留小由于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一般养殖得法,只要经过65天~75天饲养,就有部分可达到上市规格,此时可捕出部分上市,以保持池内合理的载虾密度,促进对虾生长,尽早达到上市规格。捕获方法建议采用地笼网诱捕,尽量少用拉网起捕,以免对虾受伤和产生应急反应。具体捕捞时间因地而异,一般在7月份就可开始进行,具体时间还应根据池塘条件、放养情况、对虾生长状况等灵活掌握,以保持池塘合适的密度为佳。加强管理,科学防病应每天坚持早晚巡塘,观察对虾生长活动和饵料残存情况,确定当日投饵的品种和数量。午夜和黎明前,虾池水中氧气降至最低点,是对虾最容易发生浮头死亡的危险时间,如发现糠虾、白虾浮头,小杂鱼向池塘边集结等现象(这是对虾浮头预兆),必须及时开动增氧机或进行换水。坚持每日早中晚巡塘值班。还应检查各种设施是否完好,重点观察虾池的水质变化和虾的活动情况、检查供电供水设施保障情况、观察是否有病虾出现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高温季节,对虾活动摄食能力差,机体的代谢水平下降,加之水体环境恶化,病原生物滋生,容易引起虾病发生。主要有应激性红体病、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白斑病、固着类纤毛虫病、肌肉坏死病、死底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切实做好虾病防治工作。做到:定期水体消毒,预防性水体消毒一般使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用量每次0.15ppm~0.3ppm,间隔10天。治疗性水体消毒可使用复合聚维酮碘(用量0.2ppm/次)、二氧化氯(用量每次0.15ppm~0.3ppm)等,间隔5天~7天。使用消毒类药剂时,应同时开动增氧机或使用增氧剂,严防事故的发生。保持池塘水质稳定的清新,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水体溶氧(机械增氧和化学增氧等),使水体处于富氧状态,减少对虾病毒病的发病动因,定期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免疫多糖(添加量为饲料量的1‰~3‰),高温期在饲料中可添加高稳定维生素C(添加量为饲料量的3‰~5‰)和大蒜素(添加量为饲料量的2%,加蛋清包裹);可定期使用护肝保肝中草药剂,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比如,“护生宝”(黄柏、黄芪、黄芩),用量为饲料的0.5%,10天拌饵一次,连用3天。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天~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尾左右对虾观察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措施。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看是否有问题发生。
相关文章
-
利用双箱体饲养蜂群有什么优越性
所谓双箱体,就是在巢箱上加一个继箱,也叫继箱群。利用双箱体饲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1)根据蜂群在一年中的消长规律,春季群势弱,利用巢箱繁殖复壮,达到满箱时加继箱扩大蜂巢,使用使蜂群的繁殖不受蜂箱容积和巢脾数的限制,推迟了出现分蜂热的进间,一般双箱体蜂群都能发展成为较强的生产群。(2)蜜蜂具有贮存花粉于离巢门较近的巢脾上...
1129 养殖手册 利用双箱体饲养蜂群有什么优越性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
影响笼养貉繁殖力的因素
影响笼养貉繁殖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母貉的年龄、驯化程度、营养水平、受配次数、分娩时间及胎产仔数等。一般1~3岁母貉随年龄增长胎产仔数量提高,3~5岁的母貉随年龄的增长胎仔数减少,而仔貉成活率一般随母貉年龄增长而提高,驯化程度高、营养状况好的母貉胎产仔数较多,仔貉成活率较高。一般受配2次的母貉仔数明显高于受配一次的而受配3次...
629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手册 家禽养殖技术 -
怎样对配种貉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公貉在交配后一般要进行精液品质检查,尤其是最初两次交配后必须进行。具体方法是,用玻璃棒或吸管插入刚配完母貉的阴道内8~10厘米,蘸取或吸取少许精液,滴一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置于100或4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首先确定有无精子,然后观察精子形态、活力、密度等。精子数较多、运动活跃,无畸形者为正常。若无精子或精子很少、活力...
2562 养殖手册 怎样对配种貉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养貉技术 养殖 -
中小猪场建造与疫病防控
一、总体设计1.合理选址为维持猪群的长期健康,猪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地形开阔、排水方便、通风良好,避开居民区、屠宰场和工矿区等污染较多地方。理想场点应离主要公路500米以上,周围1公里范围内没有猪场,在场地平整、通路、通水、通电等方面往往需要大量的额外投资。占地面积可依据猪场生产规模和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
1537 动物饲养知识 家禽养殖妙招 家禽养殖技术 -
鸡法氏囊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使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
558 养殖手册 鸡法氏囊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