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壳”综合症的症状及流行情况症状:患病虾的甲壳薄而软,头胸甲二侧向外翻与肌肉分离,易剥落,活动缓慢,体色发暗,常于池边慢游。生长速度放慢,体长明显小于正常虾。流行情况:南美白对虾长到5厘米左右较容易形成“软壳”症,虽然“软壳”症不会直接影响虾的成活率,但是,具有“软壳”症状的虾体质较差、极易感染其他病害,形成“软壳”综合症。死亡率在5%~10%左右。有的虾在高温季节或因受惊还会引起躯干部弯曲;腹部、背部弓起,僵硬、无弹跳力等痉挛症。二、发病原因1.营养不足南美白对虾在海水中养殖时,可以从海水中吸收钙,但在淡水中养殖时,钙的吸收就远远不够了;现在市场上的南美白对虾颗粒料的配方主要还是针对海水养殖,没有过多地考虑淡水养殖的特殊性,所以往往出现钙、磷的含量不足,这就容易引起钙磷代谢失调,使得对虾甲壳变软,脱壳困难,并常常因为脱壳受阻而出现死亡。2.水域环境(1)放养密度过大,白对虾大量摄食后的排泄物产生对水体的自身污染,造成水体溶氧偏低、氨氮和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增多,池水pH值升高及有机质下降,水体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沉淀,此时池水中溶解磷的含量下降,对虾摄磷量不足,就会影响对虾甲壳的形成和钙化。(2)盲目用药,滥用杀虫剂可抑制甲壳中几丁质的合成,有机磷杀虫剂也可引起对虾的软壳病。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易造成水体溶氧偏低,氨氮和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增多。三、预防措施1.清塘准备虾池必须除去底部淤泥,晒池15~30天,让其曝晒至底泥呈龟裂状。放苗前15天,池中注水10厘米,用生石灰150千克/亩清塘消毒。10天后注水入池,水位0.6米。放苗前3~5天,池中施腐熟有机肥,亩施15~20千克,以培育虾苗的天然饵料。2.苗种放养虾苗入池后还须在养殖池塘中有盐度的小水体内暂养7~10天。按总面积的10%划出小池,用挖小池的泥将其与大水体隔开。放苗当天,用粗盐及硫酸镁等按罗氏沼虾人工海水配方比例将小水体盐度配成1.5‰,此项工作在虾苗入池前2小时完成。虾苗到池边时应将氧气袋放入池水中20分钟,然后放出虾苗。1亩的暂养池配1台小鼓风机,连10~20个充气石球,充气量不能过大,以免把池水搅混。以后每隔1天在小水体内加一次水,一般10天后小水体盐度接近为0,此时可以除去围栏,使虾苗进入池塘大水体。大水体要求水肥,若前期池水过清,则进行追肥(有机肥或复合肥),确保使池水变浓,有大量藻类。3.水质管理(1)在虾池四周的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空心菜,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0%。其起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作为虾脱壳时的隐蔽物和栖息场所,并稀疏了对虾的相对密度而提高了产量。(2)虾苗进入大水体后,前期每隔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0千克/亩?米,后期改泼光合细菌(施光合细菌前10天内不施任何药物),每月施一次,所施光合菌标准为3×10E9个活菌/毫升,用量为10毫升/立方米。须在晴天中午施,以降低氨氮含量,改善水质。(3)池塘中按每5亩配置1台3千瓦的增氧机,平均每天开5小时,以后半夜开启为主;后期增加至10小时,确保晴天中午开2小时,以调节水质。平时坚持观察水色及虾的活动和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和开启增氧机。4.饲养管理(1)前10天每天只投少量南美白对虾0号破碎颗粒料。进入大水体后每天投3次,上午8时投在深水区,投喂量30%,下午4时投在浅滩区,投喂量30%,晚上9时投在浅滩区,投喂量40%。投量从每天0.5千克/亩逐渐增加,饲料投喂以投饵2小时后吃完为原则。养殖后期的摄食量要达15千克/亩?天左右。(2)为预防“软壳”综合症病害的发生,每月定期在脱壳前投喂3天动物性饵料(轧碎的新鲜螺蛳),以提高其脱壳成活率。脱壳后的第2天开始,及时投喂添加了钙、镁和磷等微量元素的颗粒饲料,投喂时间持续5天,然后在水体中投撒沸石粉(氟化钙)15千克/亩?米、磷酸二氢钙1.5千克/亩?米、硫酸镁2千克/亩?米,以增加水中的钙、镁离子和吸附池底的有毒物,投撒时间持续3~5天,以降低对虾“软壳”综合症及相关病害的发生。5.病害防治(1)虾苗入大池1周后用一次0.4克/立方米的强氯精,中途用一次杀纤毛虫类的甲壳宁和杀菌剂(澳氯海因、二溴海因等)。(2)后期主要靠投撒沸石粉、磷酸二氢钙、硫酸镁,以增加水中的钙、镁离子和吸附汕底的有毒物,以降低对虾“软壳”综合症及相关病害的发生。同时栽种水生植物、投入生物制剂对水体进行净化,采取以上措施后,能有效地降低氨氮含量;池水的氨氮含量一般能从2.0毫克/升降至0.5毫克/升。
相关文章
-
冬天饲养鹌鹑要注意管理
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对蛋鹑产量影响很大。为了平衡种用蛋或商品食用蛋的生产,饲养中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平衡营养冬季应给鹌鹑投放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并供给适量沙粒让鹌鹑自由采食,以助消化。同时,供给清洁温水供鹌鹑饮用。冬季鹌鹑的饲料平衡配方为:豆粕15%、料精10%、鱼粉15%、玉米54%、麸皮3.5%、骨粉1.5%、...
2807 养殖手册 冬天饲养鹌鹑要注意管理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用味觉判断饲料的质量
通过味觉,可以判断饲料及其原料的新鲜程度。新鲜的饲料及其原料口感较好,而储存一定时间后,其中的油脂由于游离脂肪酸的存在会酸败,导致口感极差。过期的饲料有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陈腐、发霉味。目前,绝大多数饼粕掺有米糠、蓖麻籽、棉籽和其他廉价的榨油种籽。通过牙咬和品尝饼粕,能够分辨出绝大多数掺如物。牙咬和品尝还能辨别粮食中的水...
921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 畜牧文摘 -
蚯蚓高产饲养技术措施简介
一、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二、薄饲勤除成蚓...
905 养殖手册 蚯蚓高产饲养技术措施简介 蚯蚓养殖技术 养殖 -
母猪猪瘟抗体正常没有必要做乳前免疫
编者按:在讨论乳前免疫效果时,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了一些规模猪场的技术员,他们均认为如果母猪猪瘟抗体正常,则没有必要做乳前免疫?关于猪瘟乳前免疫的争议一直未曾停歇今年9月份以来,南方农村报也做了多期关于猪瘟免疫方面的报道,剖析了为什么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猪瘟疫苗毒株却不能控制猪瘟,其中特别提到了专家对乳前免疫的质疑。巧合...
2760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业知识 畜牧业文章 -
鸡群带鸡消毒的措施与注意事项
带鸡消毒是养鸡生产中预防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些养殖户通常存在错误认识,即只重视进鸡前的消毒工作,而忽视饲养过程中的卫生和消毒。在实际生产中,鸡群前期疾病相对较少,成活率较高,但随着日龄的增长,鸡舍内污染不断加重,病源会逐渐增多,环境逐渐恶化,疾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导致鸡群生产性能的下降或发病。为了保证鸡群的健...
1208 动物饲养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技巧 -
关于猪病重在预防的看法
每次上网,都要和几个高喊“预防为主”的伙计们抬杠,在我看来,很多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人叫嚣的厉害,我个人对猪病预防的几点看法:1、密度:绝对的重中之重!我比较坚持每头猪不得低于2平米的空间,整体猪群数量大于500时,应该保证每头不少于3平米。2、温差:温度不是关键,关键是温差。温差每10分钟不得超...
752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业知识 畜牧文摘 -
网友再谈秋防免疫:一刀切
集中防疫一般指的是一刀切。就是一次性给猪群(或者部分特定猪群)进行全面疫苗接种。一刀切,有利有弊,总之利大于弊。这里就只说它的好处了:1、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漏打。2、减少了疫苗使用频率,最大可能减少一些活苗的散毒现象。记住:活苗不散毒那是骗人的。3、可以进行免疫前的集中调理:如饮水、拌料添加免疫调节剂、电解多维饮水强化...
2833 动物养殖 畜牧教程 农业养殖技术 -
规模猪场关于公猪的培养
提高种公猪的生产性能,需要从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的日常管理,种公猪的合理使用,种公猪的疫病预防和降低早衰做起! 1、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的选择,一般要求眼大有神,皮薄毛稀有光泽,体质结实,身长背宽;前躯开阔,后腿丰满,四肢粗壮有力,蹄质坚实;睾丸大小一致,排列对称,雄性特征明显。奶头要在6对以上。目前常用品种有长白、大...
1507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指南 -
消除免疫脆弱是解决猪病的关键(一)
近几年来,我国养猪业的疫病越来越严重,应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的高热病成了养猪业解不开的困局。虽然从病原查找、疫苗接种和药物保健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猪病前行的步伐并没有止住,局部地区越来越重。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已在猪病防制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试图找出当前猪病多发的...
1344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业文章 家禽养殖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