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俗称癞蛤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势在必行。蟾蜍的人工养殖方法较为简单,可利用废弃塘沟、庭院菜园、河边滩地或大田放养,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经济动物养殖业。(一)生活习性蟾蜍喜湿、喜暗、喜暖,常栖息在湿润的石头下、洞穴内、草丛中、水沟边,也能长期在陆地生活,白天潜伏,傍晚和清晨出来觅食。冬天,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蟾蜍就先后钻入砖石、土穴、水底或泥水、烂草堆内栖息冬眠,待翌年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结束冬眠出来觅食。惊蛰后就在静水塘或流动性小的水沟中抱对、产卵、受精。蟾蜍以捕获甲虫、蛾类、蜗牛、蚂蚁、蝇蛆、蚯蚓等动物及藻类为食。(二)繁殖特性蟾蜍为卵生,水中产卵、体外受精,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当水温在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时产卵。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为5000枚左右,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出蝌蚪,形似小鱼,用鳃呼吸。约经60天的变态发育,蝌蚪尾消失,变成幼蟾蜍,开始到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约16个月性成熟,发育成成体。(三)人工养殖技术养殖场要选择在水塘或水池,虫源比较丰富、气温较暖和的地方。一般养殖户可根据现有水面,对池塘、渠道、水沟、水田进行改造即可。场地四周建约1.5米高的围墙或尼龙网,以防蛇、鼠爬入危害蟾蜍或蟾蜍外逃。里面设蝌蚪池、幼蟾池、成蟾池、配种与产卵池、孵化池。(1)蝌蚪池面积3~6平方米,池深40cm,池底成微斜坡状,低处有一排水孔,孔用细铁丝网封罩,水深保持在30cm左右。(2)幼蟾蜍池面积30~70平方米,池深60cm,池底也有排水孔,孔加网罩上,水深40cm,池底铺10cm厚的泥沙,池中必须留出1/3~1/4的活动场地,且高出水面5~10cm。活动场所宜设在池的南边,与水相接的一面成斜坡式,便于蟾蜍上岸觅食。在活动场上可以种一些草和小灌木。(3)成蟾蜍池面积为40~80平方米,池深70cm,其他要求与幼蟾蜍池基本相同,水可稍深些。(4)交配产卵池面积2~4平方米,池深40cm,水深20cm,池中种适量漂浮水生植物,如绿萍、水葫芦等。在即将产卵时再撒少量干稻草或杂草,以便卵附着。饲养池上安黑光灯诱虫,供其捕食。(四)繁殖技术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蟾蜍的产卵盛期,苗种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采集:(1)在产卵季节的雨后,到静水处寻找蟾蜍卵块,捞回后放在养殖池中孵化,一般3天就可孵出小蝌蚪。但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一次性放足,否则孵化时间不一致,蝌蚪大小不一,影响成活率。(2)在惊蛰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到野外潮湿的地方捕捉越冬蟾蜍,选择个体较大,健康强壮,无伤无病的作种用,按雌雄比3∶1放到产卵池中养殖,让其自然交配、产卵、受精。每天产的卵要收集到另一个池中存放,让其自然孵化。产完卵的亲蟾也要另池存放,没产的继续留产。(3)到养殖单位购买选育的优良亲蟾,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集中产卵和孵化。(五)饲养管理孵化期卵块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12团左右为宜,最适水温为18℃~24℃,经过约4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孵化期注意更换水质和调节光照。蟾蜍的卵是深黑色的,有利于呼吸,气温较低的春天,不需直接光照,盛夏高温可适当遮阴,遇寒流、暴雨等恶劣天气,可用塑料薄膜保温。蝌蚪期刚孵出的小蝌蚪,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不取食,靠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3天后,小蝌蚪开始吃水中藻类或其他饵料。养殖池要提前一星期施入少量发酵的猪、牛粪,繁殖浮游生物。蝌蚪入池后不能再泼洒粪尿,以免伤害蝌蚪。如果水质太瘦,可投喂切碎的菜叶、鱼肠、猪血、淘米水,每天2次。水温保持在18℃~24℃。刚孵化的蝌蚪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4000个。经半个多月的培育,体长达3cm时,就可捞出放入幼蟾池中养殖。幼蟾期幼蟾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100只为宜。幼蟾生长快、食量大,要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供给。一是在养殖场上空装黑光灯,每天晚上开灯诱虫;二是将各种畜、禽粪堆积在养殖池陆地上一角,让其自行诱集与滋生虫子,供蟾捕食;三是到潮湿的地方寻挖蚯蚓或配套养殖蚯蚓;四是到无农药处理过的厕所里捞取蝇蛆,冲洗干净后投喂,或配套培养蝇蛆。如饵料仍不足时,可用30%饼类、30%的屠宰下脚料、5%的鱼粉、30%的麸皮、5%大豆粉做成配合饲料,与动物性饲料结合训食投喂。从卵孵出蝌蚪到幼蟾约40天后,就须转入成蟾池养殖。成蟾期和越冬期养殖池精养成蟾蜍,以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0~50只为宜。成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可在养殖场内种植各种植物招引昆虫,夜间用灯光引诱昆虫,还可养殖黄粉虫、蚯蚓,捕捉蝇蛆,或在养殖场内堆积厩肥,以孳生虫子为其提供食饵。夏、秋季节水质易变坏,应根据水色变化,及时灌注新水,保持水质清爽。霜降后,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蟾蜍就隐蔽在土中或钻入洞穴中,也有的在池塘深水处集群冬眠停食。到次年惊蛰后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蟾蜍开始醒眠、活动、觅食,这时应抓紧投喂。在整个越冬期间,池塘要保持一定水位,以防越冬蟾蜍冻死或干死。陆上洞穴要覆盖些柴草保温。当春天气温回升到蟾蜍醒眠时,就要挑除柴草,并大水喷灌池内陆地。经过1年的饲养,既可作种繁殖,又可采集药用。
相关文章
-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治
发病情况2007年8月中旬,广东省局部地区持续7天左右刮风下雨,气温骤降好几度,很多鸭场的鸭只尤其是幼鸭突然受冷发病。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某畜牧水产有限公司属下的一养殖户,饲养了一批3000只9日龄的肉鸭,下雨第二天便开始出现流鼻涕,拉稀的现象。户主用了两天“流感止咳散”,其主要成分为银花、连翘、北杏。但效果不大理想,鸭...
1372 养殖手册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治 养鸭技术 养殖 -
肉鸽几种常见下痢的防治
一、消化不良下痢由于应激因素如天热、惊吓,都能引起体弱的肉鸽消化机能降低而表现下痢。鸽子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病鸽很快消瘦。治疗:取酵母片1片,乳酶生、多酶片各1/2片,给病鸽一次内服。或在保健沙中加入5%~10%的活性碳或木炭末,喂给病鸽。也可让病鸽饮用EM500~700倍液,连饮1~2天,其粪便即可变稠。二、细菌性下...
642 养殖手册 肉鸽几种常见下痢的防治 鸽子养殖技术 养殖 -
庭院网棚式精养林蛙新技术
利用庭院精养林蛙,不仅管理方便,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可获得较高的收益。现将庭院式网棚精养林蛙技术介绍如下。一、修建网棚。根据庭院的大小,确定网棚的面积,一般以宽6米、长20米、棚中间高1.8米、两边高1.3米为宜。棚架用细木棍、柱、竹片、8号铁线搭成。棚上用75-80%的遮阳网覆盖,四周围用尼龙窗纱围护,窗纱上边与遮阳...
2746 养殖饲料原料 动物养殖 养殖饲料管理 -
仔猪断奶综合征的防治
⒈减少应激⑴断奶时先赶走母猪,仔猪留在原栏饲养2~3天后再混群,使仔猪心理应激与混群应激不在同时发生。⑵天气变化及寒冷时,注意保温,减少环境应激。⑶提供优质易消化的乳猪料,减少营养应激。⒉防止饲料抗原过敏反应⑴提早补料,促进断奶仔猪对饲料的适应能力、保证断奶时仔猪有足够的采食量。如分娩栏仔猪补料条件不具备,仔猪在哺乳期...
908 养殖手册 仔猪断奶综合征的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肉鸡饲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细节问题
选择健康雏鸡 农户饲养肉鸡和雏鸡大都靠外购,而购入的雏鸡好与坏,对育雏的效果影响很大,并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高低。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购雏时必须严把质量关,进行严格挑选,确保种源可靠,鸡种纯正和鸡苗健康,切不可贪图便宜购进不健康的鸡苗。挑选雏鸡时,除注重品种优良外,还必须保证来自非疫区。按照雏鸡“有膘、有毛、有骨、眼大有神...
2492 养殖手册 肉鸡饲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细节问题 养鸡技术 养殖 -
光周期对狐季节性繁殖影响
通过前面我们了解到狐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狐的这种季节性繁殖又是与环境光照周期相联系的。但是环境光照周期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样的方式作用于狐的生殖系统,从而导致其繁殖的季节性发生呢?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松果腺褪黑激素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松果腺存在于大脑半球和小脑之间,以柄连丘脑上部,为一实质性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物...
2663 动物饲养 养殖饲料知识 养殖饲料添加剂 -
种公兔不同时期饲养管理不同
养好种公兔,目的在于提高其配种能力,以期繁殖数量多且生命力强的后代。好的种公兔,应该发育良好,体质健壮,性欲旺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分时期做好饲养管理:配种淡季肉免繁殖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受气候、环境和饲料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有淡旺季之分,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兔的配种繁殖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夏、冬季为配种淡季。饲养要点...
2002 养殖饲料原料 特种饲养 养殖饲料方法 -
河北邢台助推绿色羊毛走向世界
今年第一季度,河北珊瑚绒毛有限公司共报检出口无碳化羊毛84.6吨、货值96.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48%。该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无碳化羊毛的出口企业,其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提净技术,避免了在传统碳化过程中加入化学原料而产生有害物质残留的问题。为帮扶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海外市场...
1164 养殖饲料注意事项 养殖饲料配方 动物养殖知识 -
黄鳝水霉病及烂尾病的防治
黄鳝的水霉病多发生在低温季节,患病处长出白毛。烂尾病的症状主要是黄鳝尾部充血发炎,继而坏死溃疡,严重时尾部烂掉,尾脊骨外露。这两种疾病都是真菌性疾病,大众养殖公司在养殖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配合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为:发现黄鳝患病,按每立方米水泼洒“鳝宝水霉灵”5克,同时每立方米水体泼洒“鳝宝银碘”2...
474 养殖手册 黄鳝水霉病及烂尾病的防治 黄鳝养殖技术 养殖 -
黑龙江双城用国际技术养地产奶牛
在双城市的一家奶牛场,利用国际先进技术饲养的180头地产奶牛目前可以日产鲜奶3吨,奶牛存栏已经达到1600多头。来自德国、以色列等国的挤奶设备在旋转的工作台可供60头奶牛同时挤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杜新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张大巍摄...
1387 动物饲料 动物养殖知识 养殖饲料加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