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鲫、湘云鲤与其他鱼类混养,可充分利用池塘中的残饵和其他鱼类不能有效利用的饵料生物,达到充分利用水体资源获得增效的目的。在该模式中,不论主体鱼是何种鱼类,湘云鲫、湘云鲤均为搭配鱼类。1.常规池塘混养在高产精养池塘大面积混养湘云鲫、湘云鲤,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饵料,效果很好。在四大家鱼池塘每667平方米(1亩)搭配75~100克较大规格的湘云鲫和湘云鲤春片鱼种100~200尾,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产量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可增产湘云鲫、湘云鲤优质商品鱼50~100公斤,每667平方米鱼塘可增收500~1000元。2.罗非鱼池塘混养在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城郊,单养罗非鱼、淡水白鲳等的池塘比较多,每667平方来可投放大规格湘云鲫鱼种300~400尾。虽然由于罗非鱼抢食影响湘云鲫的生长,但到10月底罗非鱼、白鲳等鱼由于不耐寒而起捕之后,池塘在当年11月至翌年4月基本“休闲”,这时湘云鲫在无其他鱼类竞争抢食的情况下,以其能耐低温生长的优势,正好利用休闲时期的池塘空间,在饵料充足条件下每尾可增重0.2~0.3公斤。每667平方米可产100~200公斤优质湘云鲫鱼。此时正值“商品鱼淡季”,销售价格高,每667平方米可增收1000~2000元。这种相当于“再生稻”模式的混养方法,提高了池塘利用率,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可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3.育珠池塘混养近年来,南方淡水珍珠养殖发展较快,由于育珠池塘对水质有严格要求,一般除投放少量鲢、鳙鱼外,不宜养殖其他鱼类。而湘云鲫具有不“钻泥”、不浊水的特点,在育珠池塘混养不仅不影响珠蚌的生长,反而能吃掉部分大型蚤类和水生昆虫,减少育珠蚌的病害,并能增加池塘肥度,有利于珍珠蚌的生长。实验数据表明,在育珠池塘每667平方米放养湘云鲫鱼种200~300尾,并适当投喂饵料,每667平方米可增产湘云鲫100~200公斤,增收近2000元,并显著提高了珍珠的产量和质量。4.其他混养模式各地利用湘云鲫、湘云鲤的养殖优势结合本地养殖特点,总结出各种养殖品种与湘云鲫、湘云鲤混合养殖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如广东番禺石楼镇陈学文采用湘云鲫与南美白对虾混合养殖,一口0.6公顷的养虾池塘混养了1万尾湘云鲫乌仔,经240天养殖起捕,湘云鲫个体最重达750克,最小600克,平均重650克,共产湘云鲫4800公斤,扣除养殖成本1.4万元,纯收入6万元,对虾成活率与产量比未混养湘云鲫的要高5%左右,为沿海咸淡水域养殖湘云鲫开辟了新途径。另外,还有鱼鳖、鱼龟等各种混养模式都有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实例,说明湘云鲫、湘云鲤的养殖领域还大有潜力可挖。
高产精养鱼池混养湘云鲫、湘云鲤技术模式
相关文章
-
毒蛇养殖过程的咬伤治疗
1.局部疗法若毒蛇咬伤部位在四肢,且肿胀又比较严重者,可用针刺“八邪”穴或“八风”穴排出蛇毒。经皮肤消毒后,用圆利针(粗注射针头亦可),避开血管刺入各穴(咬伤上肢取“八邪”穴,咬伤下肢取“八风”穴)。针刺入皮肤后,再将针尖朝向近心端沿皮下刺大约2厘米(足部“八风”穴可刺3-4厘米),并摇大针,扎后迅速出针,再将患肢下垂...
2608 养殖手册 毒蛇养殖过程的咬伤治疗 养蛇技术 养殖 -
肉牛短期快速育肥技术
1.育肥牛先驱虫。驱虫方法与奶犊牛方法相同。2.适应期的饲养。适应期是指育吧牛进入新的牛舍后必须经历一个适应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为10~15天。因进入新舍的育吧牛。对新环境不适应,所以牛入新舍后。要让其自由活动。充分饮水。少量饲喂优质青草或干草、麸皮。以训练其采食习惯。每牛日喂桔料10~15千克。其中酒糟80%,玉米粗扮...
360 养殖饲料常见问题 养殖饲料知识 动物饲养技术 -
母猪分娩期的养殖管护要点
母猪分娩是最繁忙、最细致、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一、产前消毒。母猪产房应具备干燥、朝阳、通风良好等条件。母猪分娩前应转移到消毒好的产房中,并做好一切接产准备,加强值班守护。在农户养猪的坑圈中,应更换垫土和垫草并严格消毒,尽量使圈舍平坦,防止母猪滑倒跌跤。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母猪转移到产房前,除把产房及...
455 养殖手册 母猪分娩期的养殖管护要点 养猪技术 养殖 -
子猪饲料中有机酸的作用
子猪饲料中常会用到柠檬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以及磷酸盐等无机酸,在饲料中添加适当酸化剂有利于子猪对饲料的消化。由于子猪肠胃消化道功能不健全,在子猪早期断奶后,饲喂子猪料时会有部分饲料不被消化,这便造成子猪消化系统的负担,从而导致腹泻,影响子猪生长发育。若在子猪料中添加适量的有机酸,可促进子猪健康生长,提高子猪成活率。胃酸...
272 养殖手册 子猪饲料中有机酸的作用 养猪技术 养殖 -
鸭寄生蠕虫病背孔吸虫病
背孔吸虫是由纤细背孔吸虫寄生于鸭、鹅等家禽和野禽的盲肠、直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纤细背孔吸虫对鸭、鹅尤其是雏鸭、雏鹅危害性较大,大量感染时常引起致病,甚至死亡。本病分布于欧洲、亚洲等国家以及我国各省市。1.病原及流行特点纤细背孔吸虫属吸虫纲、背孔科。虫体呈长椭圆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大小为2.2~5.7毫米×0.82...
2252 养殖手册 鸭寄生蠕虫病背孔吸虫病 养鸭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