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底开始,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综合症。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其中主要以中大猪为主。该病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恐慌,一些猪场因此而倒闭,使养猪行业受到重创。目前关于该疫情病因仍是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六种学说。第一是疾病类:分别为猪瘟学说、流感学说、蓝耳病学说、新病原学说;第二是非疾病类:包括霉菌毒素学说以及气候异常学说。专业人士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等病原关系最为密切,至少是其中3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也有的认为,该病的根源以弓形体、附红体等为病原,并发感染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综合性疾病。总之,该疫情不是单一疾病感染,而是多病原共同作用的结果,混合感染是疾病的主体。虽然疾病学说目前遇到很大的挑战,但是业内的专业人事似乎大多认可下述说法:不明外因降低了猪只的免疫力,一些条件致病的病原体乘虚而入造成发病,引起了继发感染,加重病情。笔者关注该疫情已近一年,多次与业界同仁交流,下面结合猪高热综合症的流行特点以及目前饲料原料的变化趋势对引起猪高热综合症的病因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一、本次猪高热综合症比较独特随着对病例的深入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本次猪高热综合症有如下特点和相关事实:1,病例中病原学及血清学诊断蓝耳病阳性率占67%,伪狂犬阳性率占54%。因受蓝耳病、伪狂犬等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发病猪群中猪瘟抗体参差不齐,个别病猪群抗体为零。2,发病猪群,对季节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多发生在高湿高热的夏季(五月到十月份)。3,首先发生在南方后向北方蔓延:江西,山东和河南,东北。4,发病猪群大多为散养户以及中小规模猪场,而大规模现代化猪场情况要好得多。5,发病猪群虽不分品种,但却有明显的日龄差异:仔猪发病率偏低,断奶前后的猪及育肥猪发病率普遍较高。6,2005年我国的玉米发霉程度较往年严重,其中黄淮地区为玉米霉变的重灾区,尤其以河南最为严重,比例在30-90%。7,使用对原料,特别是玉米进行严格品控的饲料厂家饲料的养猪户,猪的发病率非常低(〈5%)。8,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显著降低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在疫区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猪场的发病率仅为20-30%。二、2006年猪高热综合症发生和流行有着广泛的经济与社会背景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产物,有三百五十种之多,其中有几十种可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在我国,全价料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在90%以上,其中以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霉菌毒素除直接使畜禽中毒致死外,更为严重要的是降低畜禽的免疫机能,造成疫苗免疫失败和引起难以治愈的疾病。了解2006年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和流行的背景,有助于理解猪高热综合症发病的特点。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加上国家的补贴,燃料乙醇的利润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生产燃料乙醇为81万吨。乙醇工业的迅猛发展给饲料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饲料原料的大幅度涨价迫使人们寻求更为廉价,同时也是品质更不稳定的原料,2)大量的玉米副产品涌入饲料工业。玉米加工成副产品的过程也是霉菌毒素的浓缩过程,数据表明DDGS(酒精糟及残液干燥物)的某些霉菌毒素是玉米的三倍。玉米蛋白粉中某些霉菌毒素是玉米的7-8倍。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对加工玉米中的毒素含量有严格的立法。这样一来就控制论了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但目前我国尚未实施相似的规定。由于霉菌毒素的原因,玉米副产品多数用在中大猪的日粮中,而中大猪的采食量大大高于仔猪小猪,所受的危害也最为严重。在过去的两年中,养禽业也有相似的情况。但由于不同动物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其中毒的表现症状也不一样,譬如鸡的饮水增加,湿粪,顽固性下痢,肾肿胀以及羽毛发育异常也一直困扰着家禽养殖者,这些都是典型的霉菌毒素中毒症状。目前每只肉鸡药物的治疗费用直线上升,由五角到两元,有高达两元五角,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尚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但以下的推断似乎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结论:霉菌毒素是猪高热综合症的主要诱因:霉菌毒素中毒引起动物的免疫抑制,一些条件致病的病原体(如PRRSV、HCV、APP等)乘虚而入造成发病,加重病情。三、霉菌及其毒素的控制将是饲料养殖与食品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南北极的冰雪融化,海水的浓度变淡,水蒸发量增加,高温高湿的夏天和暖冬将是未来气候的主要特征。随之而来的霉菌毒素将是我们饲料养殖行业挥之不去的梦魇。据统计,粮食或饲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程度及范围日趋严重,全球有25%的粮食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猪高热综合症的爆发则是大自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霉菌毒素的污染不仅仅是一个养殖问题,而且必将发展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健康与环境的问题。霉菌及其毒素的防治是多学科的交叉和结合,须组织土壤学,农学、加工储存学,医学、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专家进行更加科学系统的工作。
相关文章
-
甲鱼养殖户饲料添加自制中草药获三项国家专利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养殖大户杨月兰饲养甲鱼有一手,她在饲养的甲鱼饲料里头掺入了自己研制的中草药,甲鱼发病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一招让她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她饲养的甲鱼还被相中端上了国宴餐桌,招待来访的国外政要和国际友人。 据杨月兰介绍,“中草药”甲鱼养殖方法是她自己独创的,三五年的不断摸索,再加上从小掌握的中草药知...
2017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手册 畜牧科普 -
邱广基科学发展长毛兔的经验
1种兔繁育20年前,邱广基先生从国外引种,经过潜心研究,选择当地长毛兔,通过多年的杂交选配选育,育成珍珠长毛兔。他对种兔繁育方面有严格的要求。种兔必须健康,其体重和体尺达到一定的标准,膘情在70%左右,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种兔繁殖力要强,母性要强。兔场有种兔生产和育种档案及种兔系谱,种兔有严格的编号,并在兔耳上刺字。...
982 养殖手册 邱广基科学发展长毛兔的经验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泥鳅的病害及其防治-气泡病
气泡病是由于水中氧气或其它气体过多,泥鳅吞气而引起的。病鳅肠中充气,尾部向上,头部向下,在水面挣扎打转游动。防治:池中腐殖质不宜过多。发现该病后每亩用4千克-6千克食盐全池泼洒;也可立即注入新水或黄泥浆水,让鳅在新水中逐渐排出气泡。...
307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教程 农业养殖技术 -
甲鱼氨气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甲鱼氨气中毒是伴随着甲鱼控温高密度养殖而出现的一种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甲鱼病。甲鱼氨气中毒在温室的发生率很小,且症状和甲鱼红底板相似,养殖者一般很难辨认此病,一旦发生,如果诊断错误,用药不当,将造成甲鱼大量死亡。1诊断方法1.1症状甲鱼一旦发生氨气中毒,甲鱼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病情严重时,脖子、四肢及全部底板...
2116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妙招 家禽养殖教学 -
养蜂别让巢虫"钻空子"
巢虫是蜡蛾的幼虫,生活在蜂巢内,在巢脾上穿成隧道,纵横吐丝作茧,蛀食巢脾,库存的巢脾会成箱地被巢虫蛀食而空。蜂王产的卵无法孵化,甚至使蜂群全军灭亡。巢虫发生的季节各地不同,但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因而养蜂人应特别注意防范。要堵严蜂箱四壁的缝隙,使蜡蛾无法钻入蜂箱产卵。保持箱内清洁,随时清除箱底污物。特别是第一次开箱检查蜂...
958 养殖手册 养蜂别让巢虫钻空子 养殖 -
猪疫苗过敏的原因与治疗
原因一、注射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的直接原因,是疫苗中存在着异种动物异原蛋白。再者,疫苗中的毒株是在特定细胞内繁殖后采集而得,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将毒株和细胞培养物碎片、残片彻底分离,使得细胞培养物碎片、残片中的蛋白质、细胞体有可能成为异源性蛋白质,随疫苗注射入猪体后,发生抗原抗体标识反应,导致猪发生过敏反应。二、疫苗佐剂是诱...
2971 动物饲养技术 畜牧业文章 畜牧常识 -
园区化养猪粪尿的处理方法
(一)物理方法1.快速干燥法将粪尿用不同方法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粪便通过烘干机,快速进行干燥。干燥后贮存备用。2.紫外线法将分离后的粪便放在水泥地面上,经太阳照射晒干。此法简单,冬季效果差。(二)化学方法适用于尿液及废水的处理,在尿液及废水中,加入一些化学混凝剂,如石灰、碳酸钠;硫酸铝、三氧化铝等,经过各种化学反应,使重...
1147 养殖手册 园区化养猪粪尿的处理方法 养猪技术 养殖 -
猪流行性腹泻该怎么办
猪发现是猪场最为常见的疾病,但是猪场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就有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它发病时和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但是是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仔猪感染后极易死亡。那么猪流行性腹泻该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吧。1、猪流行性腹泻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潜伏期一般为5至8天,临床症状主要为水样腹泻,或者带有呕吐,呕...
1579 养殖手册 猪流行性腹泻 怎么办 养殖 -
种猪霉玉米中毒的诊治
1发病情况2004年2月14日,我县新生镇PIC种猪场业主陈某反映:饲养的21头种猪(母20头、公1头),体重均在100kg以上,近日全部减食和便秘;有7头已完全停食(6母1公,耳号分别为:4214、4175、4255、4155、4153、4197母和610公);停食猪只中有3头(4214、4255、4175)发病最早...
1062 养殖手册 种猪霉玉米中毒的诊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獭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獭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新疫区死亡率可达95%以上,老疫区一般为70%~85%。但近年发病呈低龄化趋势。1发病原因1.1应激因素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应激,如兔舍环境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差、保温控湿不良、兔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均能使兔在接种疫苗后免疫抑制,产生的...
2875 养殖手册 獭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