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实际来看,公猪繁殖力的提高可通过重视对精液生成的不利因素或者采用提高生精能力措施而实现。遗憾的是目前所知的多数影响因素是不利因素,而有利因素知之甚少。例如,热应激和长期营养不良降低公猪繁殖能力已很清楚。养猪生产者为提高繁殖力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不让公猪处于有害的环境中。相反,他们缺少关于提高精液品质的技术,尤其缺少经济有效检测精液品质的技术。在此讨论关于提高公猪繁殖力的新方法主要集中在几个常见公猪管理措施中,它们是精子生成的作用和现代猪人工授精方法,以及试图改进精液品质评定的方法。一、长期处于剧烈的应激环境处于高温环境对精液产生的打击是迅速、严重而持久的。这包括射出大量异常精子、精子数量减少、受精能力下降等。高温对精子发生作用产生危害的最低温度为30℃、最短作用时间为72小时。然而,多数情况下,公猪繁殖力受热应激影响,处于高温的时间长达1~4周,环境温度高达33~37℃,这些情况通常被认为严重的高温热应激。长时间处于较舒适温度26~29℃的公猪精液产量的改变情况的研究报告却几乎没有。处于这种温度范围的主要是在温和的亚热带地区的夏季以机械通风的猪舍中。东南部北卡罗来纳州6~l0月7个商品公猪站的资料显示,每个公猪站平均200头公猪,每周生产目标为2000头份精液。这段时间每周平均气温均不超过29℃。然而,因精液品质差而丢弃的精液明显增加,每次射精提供的输精头份数也相应减少。有趣的是每次射精所生产头份数减少出现在周气温稳定在27.5℃(8~l0)周。这些数据间接证明,公猪对长时间的温和高温也是敏感的,不是通常所说的高温热应激。高温和首次出现异常精子的时间间隔越长,越可能反映公猪因长时间处于高温,为维持正常体温需释放多余的热量和调整能量代谢的能力逐渐下降。尽管这样,对于长期处于“低”水平应激公猪繁殖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在过渡期间,至少在热应激条件下,通过增加降温系统来降低温度的预防措施是主动而明智的。二、第一次采精或配种的年龄最近有人建议,公猪开始适用年龄较早,其利用年限将下降,这种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不清楚的。然而,这种假设可能是根据通常接受的后备母猪首次配种的年龄与窝产仔数的关系有关。总体来讲,大多数研究观察到后备母猪有初配适年龄。后备母猪配种年龄小于初配适龄,则分娩率和窝产仔数都比正常母猪下降。然而,公猪的首次采精的年龄和精子生成的关系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每4~7天有一批新的精子生成,转变为成熟精子需5~6周,成熟精子贮存在附睾尾直到射出或被吸收。如果初次采精的年龄影响公猪成年的精子产量,那么有理由推断这种作用是影响成熟精子的数量或产生精子的速度。没有生理现象支持这一推测。年轻公猪与年老公猪相比,在附睾中有较少的精子贮存却是事实。研究发现,初次采精的年龄相差30天,相当于增加5批精子成熟,初次采精较早的公猪开始时每次射精的精子数量较少。然而,在恒定的采精频率下,精子的成熟和精子的排出达平衡状态,每次射精的精子数也会稳定下来。总之,初次采精的年龄影响精子数量是影响精子在附睾中贮存和释放功能的结果,而不是影响精子在睾丸中的生产和成熟的结果。三、采精方式的影响管理成年公猪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采精频率的确定。无论是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都要从生理特性和经济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一些报道指出,采精频率为每两周3次或4~5天1次,可获得最高的精子产量。然而,这种采精频率并不是对所有公猪都适用。需要牢记重要一点是无论那种采精频率,获得精子数量最好能充分发挥精子贮存和释放的潜力,而不是直接测定精子每天生产的速率。这个问题的间接证据可从每周1次或者2次,持续5个月,之后采精频率两组互换,即每周1次换成每周2次,每周2次换成每周1次,这样再进行5个月试验。该实验中公猪每天产生精子的量没有变化,而采精频率的改变却影响到每次射精的总精子数。在采精频率改变之前,每周采1次的公猪每次采得的总精子数较多,但每周采得总精子数较少。改变采精频率之后,每次采精总精子数和每周采得精子数与从前没有太大变化。直到5个月后,每周采精2次的公猪每周所采总精子数才增加,而每周采精1次公猪却获得每次射精最多的总精子数。这些数据显示,多数公猪习惯于给定的采精和配种频率,一旦习惯形成,靠增加采精频率不会提高精子产量。在较长时间内,为获得理想的精子量,采精频率的稳定比采精频率本身还重要。为适应一定采精频率,控制每次有多少精子射出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可以推测,一段时间内精子每天的产量是不会改变的,可能通过改变精子从附睾中释放量来适应采精频率的改变。有趣的是每个试验组都有几头公猪由于采精频率的改变,使其每次射精的精子数持续增加或减少。每次射精的精子数量增加也伴随着每天精子产量的增加。这些数据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在一段时间内为获得最多精子产量理想的采精频率存在公猪间的个体差异。事实上,多数生产场是根据对公猪每天或每周的配种任务来确定采精频率或使用频率的。例如,发情母猪数量增加或某种原因引起公猪每次射精精子总数下降,那么将以增加公猪采精或利用频率作为补偿。虽然这种情况在部分公猪站存在,据目前的资料,长期不断更换采精频率,可能不利于最大限度获得精子产量。四、精液的处理程序采精量的确定以电子天平称量,按每克l毫升,这样减少精液在稀释前为测定其体积而转换盛放容器,这种转换容器可导致精子死亡。精液密度以精子密度仪测定,其原理是精子透光率低而精清透光率高,测定光密度可知精液密度,波长通常采用550纳米。精子畸形率测定以相差显微镜不需染色既可计算,而不是传统的通过染色才可计算。每头份输精量要求不少于70毫升,一般采用80~100毫升,而不是传统的20~40毫升。最近研究表明,猪子宫角较长,每次输精少于70毫升,将影响产仔数和分娩率。每头份精液含总精子数25~40亿,活率不低于0.7,以此为基础确定稀释倍数。稀释液目前采用简单的已知化学成分,而不是传统添加卵黄或牛奶等,因卵黄或牛奶含有诸多未知因子,且猪场现场不便操作。精液保存的温度目前采用16~19℃,一般为17℃。温度如低于15℃将对精子产生较大的伤害,因为猪精子对低温非常敏感;温度高于20℃将使精子处于较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使精子消耗过多能量而过早的衰亡。因为保存温度不需低于10℃,因此稀释液中不需添加抗冷休克物质如卵黄、牛奶等。保存时间一般为3天,最长可达9天,主要根据不同稀释成分决定的。
相关文章
-
母猪各阶段饲料选择和控制
母猪繁殖可分为后备期、断奶空怀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哺乳期5个阶段。这5个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应根据母猪的状况各有不同。后备期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小于6月龄的母猪饲料选择中,大猪料(市面上销售的全价颗粒膨化料)1:1配备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6月龄至配...
1054 养殖手册 母猪各阶段饲料选择和控制 养猪技术 养殖 -
提高生猪瘦肉率的措施
饲养优良品种。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键因素。脂肪型猪或土种猪瘦肉率一般为38-45%,经过用杜洛克等优种猪杂交的后代瘦肉率可达55%,而饲养杜洛克、长白、约克夏或其他瘦肉型猪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瘦肉率可达64%以上。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应依据猪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蛋白质水平。开食期即体重在10-20公斤时,饲...
2001 养殖手册 提高生猪瘦肉率的措施 养猪技术 养殖 -
猪蓝耳病免疫的疫苗的选择
自去年以来,个别地方猪蓝耳病(俗称高热症)疫情较为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从目前防控措施看,合理有效地免疫是预防猪蓝耳病的一条重要手段。那么,到底用哪些疫苗效果好,应该在何时免疫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现做一点浅析,供参考。疫苗的选用目前,市面上的蓝耳病疫苗主要有两种,一是灭活苗,一是弱毒苗。活苗注入猪体内的效果与...
2783 养殖手册 猪蓝耳病免疫的疫苗的选择 养猪技术 养殖 -
鸵鸟肺肉芽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鸵鸟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不同日龄的鸵鸟均可发生,尤其是幼龄小鸵鸟,往往出现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近期我市某养殖户所养鸵鸟出现以腹泻为特征的症状,并发生大批死亡,综合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埃希氏杆菌病。经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
810 养殖手册 鸵鸟肺肉芽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鸵鸟养殖技术 养殖 -
种公猪性欲低下怎么办
种公猪性欲低下主要是由于使用过度,运动不足,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或维生素A,引起性腺退化、睾丸炎、肾炎、膀胱炎等许多疾病所致。公猪表现见发情母猪不爬跨,性欲迟钝,厌配或拒配,即使爬跨母猪也阳萎不举,或交配时间短射精不足。对性欲低下的公猪要喂给专门的配合饲料,建立适宜的配种制度,合理使用,最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另外对...
2790 养殖手册 种公猪性欲低下怎么办 养猪技术 养殖 -
狮头鹅养殖的注意事项
狮头鹅的体形比普通的鹅要大很多,所以身上的肉非常的厚实并且还比较鲜嫩,比如说制作的粉蒸鹅肉是很多人非常喜爱的一道美食,而且同一批饲养的鹅群长势基本上都保持一致,受带来非常多的养殖户的喜爱,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饲养,尽管狮头鹅的养殖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能注意到这几点也就事半功倍啦。下面就和亲农网一起来看看吧。1、鹅苗选择优质...
2093 养殖手册 狮头鹅 注意事项 养殖 -
乌龟养殖饵料投喂技术要点
一.饲料种类龟的饲料较多,食谱面广,主要有两大种类: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另外还有混合饲料,有些地方也采用鳖饲料和鱼饲料喂龟,亦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1.动物性饲料:饲养中尽可能多喂动物性饲料,如蚯蚓、蚕蛹、蜗牛、黄粉虫、小鱼虾、螺蚌贝类,还有如动物下脚料猪血、内脏以及飞蛾、昆虫等(可晚上用黑光灯诱捕)。喂动物性饲料要...
568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教程 农业养殖技术 -
猪血痢综合征感染的病例诊治
猪血痢综合征感染是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引起的猪的急性综合性疾病。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特有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消瘦、腹泻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病程为急性、死亡率较高。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病程大约为20天左右,死亡率高。这两...
2663 养殖手册 猪血痢综合征感染的病例诊治 养猪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