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配年龄的掌握后备公猪在7-8月龄、体重达120千克以上时,经调教后可参加配种。过早使用,既影响其生长发育,缩短了使用年限,同时造成其后代头数减少且身体虚弱,生长缓慢,也不利于育肥。因此,掌握种公猪的初配年龄,对提高其利用率非常重要。
(二)配种在气温高的夏季,配种应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寒冷季节宜在气温较高时进行,1岁以上的成年公猪建议配种频率为每周3-5次,12月龄以下的公猪相应为1-2次。配种时应注意:
1、必须有足够的公猪以确保母猪的配种。同时断奶的一群母猪在正常情况下会于断奶后7-10天内发情,也有可能所有的母猪同一天发情,因此准备足够量的公猪参与配种是很重要的。要根据每周需要配种的次数而不是每头公猪的平均母猪数来确定猪群需要的公猪数量。
2、喂饱后不能立即配种。
3、配种后不能立即赶公猪下水洗澡或卧在潮湿的地方。
4、对性欲特别强的公猪,要防止自淫现象。
(三)要注意提高全群公猪的利用效率
1、种公猪的最佳使用年限为2-3年。对老年公猪要及时淘汰。
2、因种公猪与母猪的体格大小不同,在配种时应选择带有坡度的地势辅助交配,即当公猪体高而母猪体低时,应头朝斜坡方向配种,反之亦然,以提高不同体型公猪的利用率和配种效率。
3、在生产中,也不能因为某一头或几头公猪的生产性能好,就让饲养员过度使用,这样不但缩短了其使用年限,使母猪产仔数少,同时也降低了其他公猪的利用率。
(四)合理确定公母猪比例和种公猪的年龄结构确定公母猪的合理比例,可防止公猪过多或过少,从而保证配种的正常进行。正常情况下,种猪群中公母比例应以1:20-25为宜,种公猪的年淘汰率为30-40%。有条件的专业户和规模化猪场,可对公猪做精液品质检查,对不育或繁殖力低的个体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