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进全出”等综合防制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仔猪保育阶段的复杂猪病,这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得到证实。但就现阶段我国仍有大量的猪场(主要是建场较早和部分中小规模的私人养猪企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而且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至今无法普及,导致如今许多猪场仍然无法有效的控制保育舍的复杂猪病。1.管理好哺乳仔猪哺乳仔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所以提供健康、均匀的断奶仔猪对保育舍的生产至关重要。1.1保证每头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仔猪在哺乳期间和保育初期只能靠被动免疫获得抗体从而增强抵抗力,减少保育期部分疾病的发生。仔猪在哺乳期间和保育初期只能靠被动免疫获得抗体从而增强抵抗力,减少保育期部分疾病的发生。1.2确实作好仔猪保健补铁:采用优质铁剂在仔猪出生第二天,肌注1ml/头;预防腹泻:采用三针保健计划,用优质的长效土霉素在仔猪出生第2、7、21天分别肌注0.5ml、0.5ml、1ml/头。也可以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在仔猪腹泻开始之前2―3天注射长效土霉素0.5ml,间隔5―7天再注射一次,断奶前1天注射1ml。1.3训练仔猪早期开食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是,3周龄97%,4周龄为37%,所以只有成功训练仔猪早开食才能缓解3周后的营养供求矛盾,刺激仔猪胃肠发育和分泌机能的完善,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减少断奶的影响。仔猪应在第3--5天开始诱食,使用优质的教槽料在保温箱内撒上少许,几天后可改用料槽,料槽必须每天2次清洁消毒后再用。实验表明,仔猪断奶前采食饲料500g以上,才能减轻断奶后由于饲粮蛋白引起的小肠小肠绒毛萎缩、损伤,所以在哺乳舍的工作中应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小猪开食补料。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是,周龄,周龄为,所以只有成功训练仔猪早开食才能缓解周后的营养供求矛盾,刺激仔猪胃肠发育和分泌机能的完善,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减少断奶的影响。仔猪应在第天开始诱食,使用优质的教槽料在保温箱内撒上少许,几天后可改用料槽,料槽必须每天次清洁消毒后再用。实验表明,仔猪断奶前采食饲料以上,才能减轻断奶后由于饲粮蛋白引起的小肠小肠绒毛萎缩、损伤,所以在哺乳舍的工作中应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小猪开食补料。2.断奶后的头2周的饲养2.1断奶后的头两周必须使用全价优质饲料(高能量、优质蛋白质、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全价)。断奶仔猪在营养上遭受很大的应激,小肠绒毛萎缩、损伤,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如果使用低档饲料必然造成消化不良、采食少、腹泻、掉膘失重、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都会在此时表现出来。目前许多猪场只算小帐,只计较目前购买高档饲料需要花多少钱,而不看饲养效果,结果却得不到回报。2.2应在断奶后由于由采食母乳突然改变到采食固体饲料,造成很大的应激,所以在此时饲养应注意给料的形态,可以使用湿拌料(用2份水拌一份饲料),料中可加入优质的乳猪用奶粉、葡萄糖、多维等,并且少量多餐,每天饲喂5―6次,可以缓解断奶应激,增加仔猪的采食,从而在这一阶段获得更大的增重。3.加强通风与保温,保持保育舍干燥舒适的环境3.1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仍然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刚断奶仔猪要求局部有30℃的温度,以后每周降3--4℃,直到降到22-24℃。断奶仔猪保温可以减少寒冷应激,从而减少断奶后腹泻以及因寒冷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在保温时应当尽量使用对保育舍环境没有影响的热源,如红外线保温灯、电热板、水暖等保温设备,尽量不使用碳、煤等对空气质量影响大的热源。3.2降低饲养密度,使每头保育仔猪有0.3―0.4m2的空间;许多猪场在猪价高的时候不按饲养能力迅速补栏,造成密度大,空气质量差,呼吸道疾病就自然的发生了。3.3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氨气、C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对仔猪呼吸道的刺激物质,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3.4多清理猪粪,清扫猪舍,减少冲洗的次数,使舍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湿度过大会造成腹泻、皮肤病的发生,而湿度过小造成舍内粉尘增多而诱发呼吸道疾病。4.及时淘汰残次猪4.1残次猪生长受阻,即使存活,养成大猪出售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饲料,结果必定得不偿失。4.2残次猪大多是带毒猪,存在保育舍中对健康猪是传染源,对健康猪构成很大的威胁;而且这种猪越多,保育舍内病原微生物越多,其他健康猪就越容易感染。4.3残次猪在饲养治疗的过程中要占用饲养员很多的时间,势必造成恶性循环:照顾残次猪时间越多,花在健康猪群的时间就越少,以后残猪就不断出现,而且越来越多。5.药物预防保健与驱虫5.1饮水投药保健。断奶仔猪一般采食量较小,甚至一些小猪前几天根本不采食饲料,所以在饲料中加药保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引水投药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达到较好的效果。在保育第一周可以加入“安泰”1000g(或支原净60g)+优质多维500g+葡萄糖1kg/1吨水或加入加康300g+多维500g+葡萄糖1kg/1吨水,能够有效的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5.2密切注视猪群发病的时间,总结发病的规律,提前进行药物预防;在疾病发生之前1周使用药物预防,可以使用如加康400g+先锋4号200g或支原净125g+阿莫西林200g+金霉素300g或加康400g+利福平200g等药物预防均有良好的效果。5.3在注射疫苗期间,饲料中加入优质的多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5.4驱虫断奶后3周左右应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以选择如“肯维灭”、通灭等高效的驱虫药、会有更好的效果。6.规范免疫程序,减少免疫应激疫苗的接种的应激不仅表现在注射上,还可以明显的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影响其免疫系统的发育,过多的疫苗注射甚至会抑制免疫应答,所以在保育舍应尽量减少疫苗的注射;应以猪瘟、口蹄疫为基础,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疫苗的使用。7.严格消毒7.1空栏的消毒①栏内猪只转出后,对所有用具、栏舍、设备表面进行喷洒并保证充分浸润,并且浸泡一段时间;②使用高压清洗机彻底冲洗地面、高床、饮水器、食槽等,直到所有地方都清洁为止;③在所有用具都干燥后,选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如腾骏“复合醛”等对空栏进行全面喷洒;2―3天后再用火焰将各个地方消毒一次;空置一周,再转入断奶猪;7.2带猪消毒。①消毒当天将猪舍内所有杂物都清理干净,包括猪粪、灰尘、蜘蛛网等;②待干燥后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的消毒;8.划分区域按照“全进全出”的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一个保育舍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为一个“独立空间”,可以假设为一个个的小单元,一区域内转入同一周断奶的仔猪,将这一区域的仔猪完全转出后,经过彻底的消毒再进猪。结语:保育仔猪面对多重紧迫,断奶后饲料形态的变化,饲养环境的改变,母源抗体的下降等种种因素都不利于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所以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将保育猪群的抵抗力整体提高了,将保育舍内有害细菌、病毒减少了,将环境搞好了,保育猪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语:保育仔猪面对多重紧迫,断奶后饲料形态的变化,饲养环境的改变,母源抗体的下降等种种因素都不利于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所以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将保育猪群的抵抗力整体提高了,将保育舍内有害细菌、病毒减少了,将环境搞好了,保育猪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关文章
-
猪亚硝酸盐中毒—蓝墨水巧治
猪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后,表现为:口吐白沫、流涎、呕吐、走路摇摆、肌肉震颤、黏膜发绀、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其实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毒剂最有效果的要数美兰了。但是,美兰本身并不属于常用药物。因此,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用纯蓝墨水代替美兰进行急救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大猪20ml/头,架子猪10ml/头,仔猪5ml/头,注射12两...
2151 特种饲养 家禽养殖禁忌 畜牧常识 -
酵母蛋白的真假鉴别方法
酵母蛋白按照工艺不同一般分两种:少量含培养基较纯酵母菌体和含大量培养基不纯酵母菌体。较纯酵母蛋白含菌体150亿/g以上,蛋白含量35-60%;不纯的酵母蛋白含菌体50亿/g以上,蛋白含量20-30%;低于50亿/g基本不能称之为酵母蛋白。 1、酵母蛋白作假主要由以下几种:(1)添加无机氮源如尿素、三聚氰胺等。(2)添...
2496 动物饲养 畜牧科普 家禽养殖技巧 -
有关养猪场管理的四项制度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猪场隔离制度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
1234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常识 农业养殖技术 -
泰国笋壳鱼养殖方式介绍
笋壳鱼市场价格高,发展前景好,很多人想养,但又不知如何养,笔者特撰写此文供养殖业者参考,各种养殖方式适宜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的养户。1、池塘养殖养殖泰国笋壳鱼的池塘面积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8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亩放养苗种3000-3500尾。初次养殖泰国笋壳鱼,选一次养成方式为宜。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
334 养殖手册 泰国笋壳鱼养殖方式介绍 养鱼技术 养殖 -
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及保健成功案例
猪场情况:上海嘉定的张老板,饲养30头母猪,100头仔猪,300头育肥猪。该场周围比较空旷,周边有水塘,是适合养殖的好场所。可是该猪场经常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很高。2011-4-14日,张老板拿过来8头死亡断奶仔猪,体重12Kg左右。外观皮毛苍乱,眼周凹陷。部分仔猪出现耳、腹下发紫。发病时鼻内有脓性鼻涕,腹式呼吸明...
2292 动物饲养 畜牧科普 畜牧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