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软壳龙虾养殖技术

时间 : 11-10 投稿人 : 笑弄清风 点击 :

软壳龙虾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大全

我国以前没有把龙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可食部分太低。为了增加龙虾的可食部分,提高其利用率,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利用其生长过程中蜕壳的现象,研究生产软壳龙虾,获得成功,并进行了规模生产。所以,我国龙虾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软壳龙虾的生产。

软壳龙虾的优点

1、可食部分提高

通过采用软壳龙虾生产技术,可使龙虾的可食部分提高到90%以上。通过初步试验表明,龙虾所蜕掉的壳平均占原体重的54.5%,但软壳龙虾并没有失重的现象,失重率仅为0.08%,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龙虾在蜕壳过程中大量吸水,蜕掉的壳是人类不易消化吸收的几丁质和碳酸钙等。胃中的钙石平均只占软壳虾体重的0.93%,再加上虾的胃和肠道,也不会超过软壳虾体重的2%,因此,软壳龙虾的可食部分可提高到90%以上。

2、扩大了食用范围

蜕了壳的软壳龙虾只要将胃中的两个钙结石拿掉以防在食用过程中损伤牙齿、,整个软壳虾都可以吃,而且加工简单,味道更鲜美。同时,由于龙虾是将整个身体的外壳全部彻底地蜕掉,包括虾的所有附肢、鳃和胃,因此,蜕了壳的软壳虾,非常干净,卫生和外观美丽。

3、虾黄得以利用

由于软壳龙虾整体都可以吃,营养丰富的虾黄达到了充分利用。

软壳龙虾的生产方式

我国具有丰富的龙虾资源,但是在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美国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龙虾最多的国家,它在软壳龙虾的生产方面已形成非常成熟的技术,包括工厂化的软壳龙虾生产设施和设备的设计与建设,运用生物技术的方法来控制龙虾的蜕壳速度,利用龙虾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加工的技术手段来阻止和延缓生产出来软壳龙虾的硬化,从而可以组织批量的软壳龙虾活鲜上市,美国仅路易斯安那一个州,每年软壳龙虾的生产量在45吨以上。

1、利用龙虾生长过程中蜕壳的自然规律

生产软壳龙虾蜕壳是所有甲壳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一个自然现象,自然孵化出来以后,随着个体的发育变态和生长,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蜕壳,才能使身体不断长大,或完成某一生命活动,如交配、产卵和繁殖后代。甲壳动物的蜕壳有一定的节律性,这又与甲壳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生长季节、水温、营养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有关。龙虾从孵出到仔虾要经过11次蜕壳,仔虾再经过多次蜕壳才能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的雌、雄虾蜕壳次数急骤减少,老龄虾基本上一年蜕壳1次。所以,随着龙虾的生长和长大,其蜕壳次数减少,两次蜕壳的间隔时间拉长。仔虾期,一般4~6天蜕壳1次;幼虾至性成熟阶段,8~10天蜕壳1次。龙虾的蜕壳期为每年的4~10月,但是5~6月是高峰期。龙虾有冬眠习性,经过几个月的冬眠,体内的能量消耗很大,身体的甲壳也长得较厚,春天龙虾从洞穴里爬出来,开始大量摄食,同时为了迅速生长,必须蜕掉甲壳。9~10月是龙虾的繁殖期,蜕壳明显减少。龙虾蜕壳前有前兆,如蜕壳前停食、活动减少、好静。整个蜕壳周期可分为5个阶段,即软壳期、蜕壳后期、蜕壳间期、蜕壳前期和蜕壳期。只要掌握了龙虾的蜕壳规律,设计出适于它生长和蜕壳的生活环境,就可以进行软壳龙虾的大规模人工生产,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已经利用其自然蜕壳规律,生产出大量的软壳龙虾。

2、除去X器官

加速龙虾壳。促进蜕壳的同步性 甲壳动物的蜕壳受到体内激素的调节和控制。现代研究证明,在甲壳动物的体内存在着两种器官来控制蜕壳,即X器官和Y器官。位于眼柄的x器官分泌,并能贮存和释放一种抑制蜕壳的激素;位于第二小颚内的Y器官分泌和释放蜕壳激素,但它的释放受到x器官的分泌,抑制蜕壳激素的调控。因此,人为地摘去x器官,就可以加速龙虾的蜕壳,促进蜕壳的同步性。这已经在对虾、海蟹、河蟹等虾蟹类的人工生产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使用蜕壳激素

加速龙虾蜕壳,促进群体蜕壳的同步性甲壳动物的蜕壳受到激素的调控,虾的蜕壳激素目前已研究清楚。虾的蜕壳激素分为廿蜕壳激素和p-蜕壳激素,它们均为类固醇激素,廿蜕壳激素是甲壳动物激素形成过程中的中间物质,它可以转化为p一蜕壳激素。虾的蜕壳主要由虾体内8-蜕壳激素20- Hyudroxyecdysone,20-HE,即20一羟基蜕壳酮、的量来控制虾的蜕壳周期。现已知在100多种植物中含有虾蜕壳激素活性的类似物,并可人工提取。国内已有好几个厂家生产虾蟹类的“蜕壳促生长素”,在饲料中添加0.1%~0.15%的蜕壳素,可加快蜕壳周期和增强群体蜕壳同步性。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单位在虾蟹幼体的蜕壳过程中使用该激素,已取得明显效果。

软壳龙虾的生产技术

龙虾养殖场生产软壳龙虾,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放养时投放规格一致的苗种

目前,养殖户的苗种基本上是通过市场收集或野外捕捞而来,规格常常差异较大。养殖场生产软壳龙虾时必须选种,将发育一致、规格相近的苗种投放到一起,否则很难工厂化生产出软壳龙虾。

2.使用虾蜕壳促生长素

根据放养的苗种规格大小不同,在放养后的1~3周起,对投放的饵料添加虾蜕壳促生长素,一般用量为饵料的0.1%~0.15%,用以加快龙虾的蜕壳周期和保证群体蜕壳的同步性。

3、营建合适的生长环境

养殖场生产软壳龙虾必须保持养殖环境的一致和相对稳定。尤其是同一放养场所不同地点的温度不能相差过大。同一放养场所中水草分布尽量均匀,饲喂时饵料投放尽量合理,尽可能使龙虾在相同的条件下生长发育。

4、确定捕捞时间

在捕捞前10天左右,每隔1~2天观察1次龙虾的生长发育情况,摸准上市前最后一次的蜕壳时间.并依此来确定何时捕捞。

软壳龙虾的加工

1、软壳龙虾的加工

龙虾蜕壳后,整个身体趋于洁净,只要稍微加工就可以食用。食用前,为了安全起见,用眼科镊子从龙虾的口器处或眼睛后方插入,将虾的胃和胃中的两个钙石一起摄出,另外,用镊子从虾的肛门外将虾的肠子拉掉,这样整个软壳虾就很干净了,没有任何污物。其实,龙虾的消化系统比较简单,从口器到肛门是一笔直的管道,仅在胃部处膨大,加上龙虾在蜕壳前要停食几天,蜕壳后胃肠里已没有什么内含物了,特别是蜕壳时胃的硬壳也被蜕掉,这样,不需任何加工,软壳龙虾经过烹饪后也可以食用,只是稍加注意虾胃中的钙石,食用时将它吐出,防止硌牙。烹饪的方法可以是红烧,或在油锅中炸1~2分钟,然后拌上作料就可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面包虾,长期冷冻保存,随用随取。为安全和卫生起见,建议软壳龙虾不要生吃。

2、软壳龙虾的保存与保鲜

龙虾蜕壳后绝大多数是活的,如果不采取措施,软壳龙虾不久就会变硬。通过试验发现,在30℃的水温条件下,软壳龙虾经过12小时,壳已部分硬化,两天后,身体大部分变硬,只是没有蜕壳前那么硬,但此时食用该虾,口感差,壳不能嚼烂,失去了软壳虾的风味和特点。软壳虾的硬化虽然是同时进行,但是成硬化的时间在体部位不同而硬化先后次序不同。第一步足螯足、和其他附肢以及额角等攻击、防卫和摄食器官首先完全硬化,接着是腹部甲壳硬化,最后是头胸甲完全硬化。为了保持软壳龙虾的风味,必须对软壳龙虾进行保鲜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龙虾蜕壳后,马上收集起来,放在一18℃以下的环境中保存。如果想活鲜保存,可将刚蜕壳的软壳龙虾放在10~C以下的水暂养,可保持1周壳不硬化,软壳虾不死。若放在10~13℃的水中暂养,35天软壳虾不死,但虾壳已稍硬化。

相关文章

  • 猪病毒性腹泻应以预防为主
    猪病毒性腹泻应以预防为主

    近来,猪病毒性腹泻发病较多,让许多养殖户措手不及,造成了损失。那么猪病毒性腹泻是怎么引起的?如何预防呢?从目前来看,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发病条件是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所致。发病猪表现为拒食、呕吐、拉稀、体温有时偏高。猪病毒性腹泻并不可怕,治疗也不难,一般不会死猪。但未断奶的...

    950 养殖手册 猪病毒性腹泻应以预防为主 养猪技术 养殖
  • 鹅螺旋体病防治措施
    鹅螺旋体病防治措施

    作好鹅螺旋体病的防治主要是应消灭鹅活动范围内的蜱、螨,控制蚊子滋生与侵扰。并且应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增强鹅的抵抗力。在蜱等吸血寄生虫活动的季节,可用马拉硫磷、敌百虫等药物杀灭蜱、螨、蚤、蚊等。一旦发病,应将病鹅隔离,清除粪尿及垫料,并每升水加30毫升的来苏儿溶液对禽舍及用具全面消毒。对病鹅可肌肉挂...

    416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禁忌 家禽养殖
  • 肉鸭啄羽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肉鸭啄羽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肉鸭啄羽是在养鸭场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都发生在肉鸭长新羽和换羽时,它们往往会相互啄羽,造成羽毛稀疏,毛孔出血,影响到了肉鸭正常的生长、饮食和休息。那么造成啄羽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亲农网看看吧。一、啄羽的原因1、饲养环境:鸭舍的环境较差,养殖密度高,加上通风不佳,而鸭的排泄物又不及时清理,导致有毒气体和二氧化碳的累积,刺激...

    1230 养殖手册 肉鸭 防治措施 啄羽原因 养殖
  • 水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水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发病情况河北乐亭县王滩镇王滩村一养殖户饲养水貂360只,发现水貂发病,并陆续死亡,来诊时已死亡8只,发病貂20余只,并陆续出现病貂,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采用敏感药物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临床症状病貂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1℃-42℃,呼吸急促,食欲减退或废绝,逐渐消瘦,病貂腹泻,粪便灰黄色。严...

    1039 特种饲养 畜牧教程 农业养殖技术
  • 净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净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在过去的25年中,美国的猪的饲养方式已经发生的巨大改变,这些改变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综合性的生产管理实践的内容。在这些管理实践中,最主要的是采用生产流程的隔离技术,包括按日龄和饲养点分离饲养的技术。采用这样的模式操作的生产系统降低猪群的疾病风险,万其是象一些流行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这些方法已经大大...

    2991 养殖手册 净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养猪技术 养殖
  • 宠物猪的寿命有多长?
    宠物猪的寿命有多长?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养宠物的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全、越来越另类。宠物猪没有难闻的体味,食量不大,很容易喂养。于是乎,宠物猪自然而然也成为人们玩赏的宠物了。那么,宠物猪能长多大?寿命又有多长呢?宠物猪能长多大?宠物猪体肥肢短,性格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一般来说,小猪出生时只有400多克,四个月大就会基本定型...

    2792 养殖手册 宠物猪的寿命 养殖
  • 人工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
    人工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

    黄鳝属底栖鱼类,适应性强,较耐低氧,多栖息于稻田、池塘、沟渠、湖泊的底层泥土中,昼伏夜出,夜间活动觅食。适宜水温在15~28℃,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30℃以上,则停止摄食、潜入洞穴越冬或度夏。黄鳝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摄食鲜活水陆生昆虫及幼虫,也捕食蝌蚪、幼蛙、小鱼、小虾及贝类,兼食一些植物性饲料,如浮萍,菜屑;人工饲...

    1676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指南
  • 鹧鸪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鹧鸪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2004年4~7月,江苏省泗阳城厢某鹧鸪养殖场,部分鹧鸪发生眼炎、鼻炎,表现为眼分泌物增多、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严重者呼吸困难、甩头以及双目失明,直至死亡。发病病程较长,发病率很高,雏鹧鸪死亡率约为10%。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诊断为鹧鸪传染性鼻炎。1发病情况和症状鹧鸪分为种鹧鸪...

    285 养殖手册 鹧鸪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如何选择鱼苗、鱼种?
    如何选择鱼苗、鱼种?

    为使养殖的大黄鱼当年达到商品规格,放养的鱼种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一龄鱼种,放养的鱼种应选择大规模为好,一般60g/尾的鱼种当年可达到400g/尾以上,100g/尾的鱼种当年可达到600g/尾以上,如果鱼种价格差不大,经济上又能承受,建议放养75g/尾以上的鱼种。放养的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鱼种规格可控制...

    1390 养殖手册 如何选择鱼苗 鱼种 养鱼技术 养殖
  • 如何及早发现猪场发生口蹄疫病
    如何及早发现猪场发生口蹄疫病

    口蹄疫疫情的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封锁,小范围隔离、扑杀处理。故要求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在猪场附近发生疫情时,经常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1猪群发生口蹄疫病时的症状猪场工作人员必须懂得猪发生口蹄疫时的临床症状,当发病时,患猪一般常会挤于猪栏角落阴暗处;有时可见全身毛松乱,精神差;驱赶时起立困难,站立不稳,常会...

    2969 养殖手册 如何及早发现猪场发生口蹄疫病 养猪技术 养殖
  • 母猪发情标准
    母猪发情标准

    性成熟的健康母猪平均每隔21天发情1次,每次发情持续3~5天。青年母猪7~8月龄可初配,经产母猪在仔猪2月龄左右开始发情,持续时间为10~15小时。最佳配种时间为发情后的20~30小时。下面介绍5种母猪发情的鉴定方法:(一)时间鉴定法母猪发情持续时间一般为2~5天,平均2~3天,在此范围内,发情持续时间因母猪品种、年龄...

    2121 养殖手册 母猪发情标准 养猪技术 养殖
  • 养蝎子要把好5道关
    养蝎子要把好5道关

    养殖蝎子投资小,收益高,是一条家庭致富之路。为达到养好蝎、多出商品蝎的目的,现介绍其中的5个关键养殖环节,供养蝎爱好者参考。1.饲料关。饲料是蝎子生长的基础,蝎子多以肉食性动物为主,如蜘蛛、蚯蚓、蟋蟀等,蝎子的食量很小,吃食1次,能顶3天。投食量过大,会出现食饵腐烂,使蝎室空气污染致使蝎子死亡。近年来,许多养殖场用黄粉...

    488 养殖手册 养蝎子要把好5道关 蝎子养殖技术 养殖
  • 鹧鸪的养殖前景
    鹧鸪的养殖前景

    鹧鸪在我国古代就是南方较为食用的一种山珍野味,因其营养价值高,所以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养殖鹧鸪具有风险小、利润高、周期短等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鹧鸪的养殖前景和养殖效益到底如何吧!鹧鸪的养殖前景1、鹧鸪功效作用多:鹧鸪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其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0%,属禽类中最高水平,是历代帝...

    2091 养殖手册 鹧鸪的养殖前景 养殖
  • 鹌鹑曲霉菌病
    鹌鹑曲霉菌病

    【症状】鹌鹑表现为精神不振,拱背,半闭目,缩颈呆立,羽毛蓬松,呼吸困难,下痢,剖解肺表面和切面有针冒状白色结节。气管周围高度淤血,少数支气管壁坏死。黄曲霉菌致病者,则在生理上和性行为上发生迟缓(4天左右),并表现为肝胰肿大。以及肝脏和胆道肉眼可见病变。褐曲霉菌致病时,则病鹌鹑精神沉郁,腹泻,共济失调,虚脱直至死亡。【防...

    645 养殖手册 鹌鹑曲霉菌病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沿黄滩区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沿黄滩区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2001年以来,我们在沿黄滩区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技术研究,实践证明,泥鳅属稻田生态渔业的优良养殖品种,其产量和效益均高于稻田养鱼、养蟹,而且这种养殖方式节肥增产,省工省时,还对稻田土壤有显著的改良作用,所产稻谷和泥鳅品质好、无污染,价高且畅销,适应了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要。现笔者把该项技术总结如下,旨在推动稻田生态...

    2382 特种养殖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